供應鏈
據韓媒報道,在發現其 OLED 面板的設計更改后,蘋果實際上已將中國顯示器制造商京東方從 iPhone 13 的供應鏈中剔除。
從曝光的合同信息來看,此次京東方主要供應的應該是iPhone 14的OLED屏幕,而"iPhone 14 Max"和Pro系列的供應應該還是由三星和LG提供。
4月23日消息,郭明錤更新分析報告。他認為,iPhone 14 前置攝像頭將采用 VCM(音圈馬達)支持 AF(自動對焦),立訊精密剛剛進入蘋果供應鏈,目前還少于第一供應商阿爾卑斯,他認為競爭會變得越來越激烈。
近日,主流手機品牌陸續發布新機,一些選擇在閃充方面將價格下放,一些則將新發布旗艦芯片的價格下放。在國內手機市場需求不濟的背景下,這些動作顯得頗具誠意。
根據對蘋果最新供應鏈名單的分析,超過70家公司在江蘇省設有向蘋果供貨的制造工廠,其中大部分位于上海附近的昆山和蘇州。此外名單中有約30家公司在上海設有工廠。
4月15日消息,華為消費者業務CEO、智能汽車BU CEO余承東今日在朋友圈發文稱,如果上海不能復工復產,5月之后所有科技 / 工業產業涉及上海供應鏈的,都會全面停產,尤其汽車產業。
在過去一年,我們看到不少客戶對零部件的升級思路都改變了,大家已經不再是一味的堆疊高規格硬件,相反有許多機型的部分硬件規格都有降低。
零部件業界正在密切關注三星電子的戰略變化。因為,合作企業批量生產的競爭力將不可避免地受到關注。如果幾個部件制造商同時生產兼容和相似的部件,他們可以根據產量和生產成本來選擇供應商。零部件制造商的降價競爭必然會加劇。
智能手機市場進入“存量”時代,在此情況下,包括“果鏈”在內的產業鏈企業如何找到新的業績支撐點,值得思考。
據報道,2021 年中國顯示面板制造商京東方、天馬微電子以及電視供應商 TCL 利潤增長可觀,產能增加,2022全球市場格局將以中國大陸供應鏈為核心。
近幾年傳統消費電子格局已經由成長期步入存量競爭階段,智能手機市場需求更是進入了異常飽和時期。5G的技術變革,不僅加速了換機潮趨勢,未來5G與AI技術的推動,亦為無人駕駛、車聯網、VR等新領域帶來顛覆性機遇。
報道稱,蘋果對韓國制造商的興趣引發了當地企業的激烈競爭,甚至打破頭地想進入蘋果供應鏈,以確保在其中占據一席之地。
iPhone SE是蘋果中端平價機型,據太平洋證券預計,iPhone SE 3定價或低于2800元,較上一代SE進一步下調。這也意味著,今年上半年蘋果就將在5G市場中實現2800-10000元全覆蓋。
針對目前異常火熱的元宇宙,一位深耕與手機上游產業的人士表示,元宇宙的核心是AR...
隨著對新冠病毒變種、港口擁堵和零部件短缺的擔憂升級,中國臺灣的科技供應鏈正感受到來自中國大陸勞動力短缺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