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進入上市公司財報密集發(fā)布階段,許多手機產業(yè)鏈廠商也都陸續(xù)交出了2021年的成績單。
首先回顧去年市場整體的出貨情況,根據(jù)IDC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2021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13.548億臺,同比增長5.7%。其余幾家國際調研機構在具體的數(shù)字上或許與之存在出入,但相同的是市場需求總量依舊呈小幅增長趨勢。
需要指出的是,在數(shù)字上體現(xiàn)的增長背后,還隱藏著終端份額以及產品規(guī)格變化趨勢;這兩個面向的改變,不僅在2021年對供應鏈造成一定影響,2022年或許還會有更大程度的體現(xiàn)。
手機終端集體“降規(guī)”
近期,某家一線手機品牌供應商表示:“在過去一年,我們看到不少客戶對零部件的升級思路都改變了,大家已經不再是一味的堆疊高規(guī)格硬件,相反有許多機型的部分硬件規(guī)格都有降低。”
這一點,與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緊密相關。
調研機構Omdia的報告中指出,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前五的廠商分別是:三星、蘋果、小米、OPPO、vivo。幾家品牌去年出貨量與2020年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以小米、OPPO、vivo的增幅最為明顯。反觀華為在2021年的智能手機銷量排名滑落至第九位,與2020年同期相比減少81.6%。
上述供應商認為:“這一方面是由于去年安卓品牌的高端市場表現(xiàn)不及預期,主要的增長力是源自于中低端機型;因此,對于更高規(guī)格的零部件需求也相對減弱。另一方面,華為作為安卓系品牌硬件創(chuàng)新升級的領軍者,其消費者業(yè)務大幅縮減,也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對高階零部件產品的需求。”
作為華為高端攝像頭模組主力供應商之一,舜宇光學就在2021年財報中就提到:“雖然公司報告期內手機攝像模組的出貨量較2020年增長,但受智能手機攝像頭降規(guī)降配及客戶結構變化的影響,手機攝像模組的平均銷售單價較去年下降幅度較大,抵銷了出貨量增長而帶來的收入增長。”
有分析人士指出,因為華為消費者業(yè)務體量龐大,影響的范圍也非常廣,不僅是舜宇光學一家面臨這個問題,也不止一類零部件會受到影響。
除此之外,作為增長主力的中低端機型,在定價上大多都處于中等偏低的價格區(qū)間,不論是對于終端還是對供應鏈來說,產品毛利率都不會過于理想。因此在整體銷量漲幅甚微的前提下,終端品牌為了確保產品毛利率穩(wěn)定,亦有可能通過放緩零部件迭代速度來控制成本,從而實現(xiàn)維持盈利水平的目的。
與此同時,終端市場變化帶來的影響也開始向供應鏈傳導;許多一線大廠為了填補空缺的產能,不得不更積極地爭取訂單。
一線大廠降價搶單
查閱財報可發(fā)現(xiàn),已經有多家手機零部件供應商2021年的綜合產品毛利率出現(xiàn)較為明顯的降幅,其中又以下半年下滑尤為明顯。行業(yè)人士告訴筆者:“其實每一年同樣規(guī)格的產品價格下調都是正常的,只不過今年高端市場需求疲軟,再加上去年下半年產業(yè)鏈競爭更加激烈,產品平均單價降幅普遍要大于往年。”
該行業(yè)人士透露:“去年像攝像頭模組這一類組件行業(yè),連頭部陣營廠商都在下場搶標案、搶訂單,而且是不惜犧牲價格去搶,就是為了填補產能的缺口。”
眾所周知,作為國內外一線終端的主力供應商,月產能基本都是數(shù)千萬的級別,因此一旦出現(xiàn)較大缺口便難以補足。產線空轉一天,就意味著一天的虧損,對于企業(yè)而言,在保持利潤和減少虧損之間顯然更應該選擇后者。
有華為供應鏈企業(yè)也談到:“今年平均銷售單價下滑是手機供應鏈中常見的情況;華為的訂單銳減,其他品牌的高階產品又沒補足這個缺口,供應鏈廠商不得不在短期內尋求更多途徑填補產能,所以讓利也就很正常了。”
需要關注的是,2022年籠罩在智能手機市場的陰霾并沒有被驅散。目前已經不止一家供應商指出,2022年終端品牌的銷售預測普遍都更保守,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市場對于高端產品的需求也持續(xù)低迷。
另一方面,疫情、通脹等外界因素在2021年對于用戶購買力的影響其實有目共睹,隨著歐洲局勢愈發(fā)焦灼,2022年影響市場和產業(yè)的不確定因素只增不減,對于手機產業(yè)鏈的廠商而言,或許更應當在穩(wěn)中求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