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廠商
2022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跌至12億部以下,消費者需求不振是該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
2023年開年,各大手機廠商紛紛在海外高端市場發力。
據了解,華為、中興通訊、OPPO、小米、榮耀、聯發科等多家企業將參會,并帶來最新的科技成果。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在2月12日發布的調查報告中指出,小米庫存高漲,在處理器方面顯示出最嚴重的過剩跡象,大多數安卓品牌和小米一樣面臨高庫存水平的風險。
據悉,2023年蘋果的出貨目標約為2.4億部,小米、OPPO、榮耀、vivo的出貨目標分別為1.4億部、1.4億部、5900萬部和9000萬部。
與此同時,智能手機廠商對明年市場持保守態度,又增加了移動芯片廠商去庫存的壓力。
預計今年11月份受促銷季影響出貨量環比有所提升,但第四季度削減訂單現象還將持續,同比減少或在10%以上,全年整體收縮約兩成,明年相對保持謹慎態度。
未來的一年手機終端或會采用與蘋果頗為相似的方法,一年僅出幾款產品,而首當其沖就是延長自研機型的間隔時間。
三星智能手機出貨量為6180萬臺,市場份額占比21%,領跑市場。盡管并非蘋果的季節性旺季,但蘋果智能手機出貨量仍然達到4950萬臺,市場份額占比17%,穩居第二。
如今手機市場的紅利在海外,而除了拉丁美洲以外,非洲也有著較佳的發展空間。
智能手表誕生自上個世紀,直到2014年蘋果發布第一代Apple Watch起,新一輪“手腕上的戰爭”才愈演愈烈。
IoT行業的增長也不能僅以智能手機、TWS耳機等某類具體消費電子產品的增速作為參照。
早做準備,未雨綢繆遠比盲目樂觀更適用于目前的局面。
除了手機需求下滑,電視、PC等消費電子同樣遭遇市場下滑。這導致驅動顯示芯片、部分電源管理芯片、部分MCU芯片陸續出現價格下跌。
決定競爭力的核心關鍵是連接和交互,而操作系統則是連接和交互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