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廠
同樣吃蘋果,卻吃出兩樣情!鴻海11月營收再創歷史新高,但和碩卻只拿下歷史第三高,等于預告今年高點已過,看來吃蘋果補身體,大小顆還是有差。
電子專業制造服務(EMS,Electronic Manufacturing Services),亦稱ECM(Electronic Contract Manufacturing),中文又譯為專業電子代工服務。
PC行業頂峰出現在2011年,這一年全球PC的出貨量達到了3.65億。不過隨后銷量一路下滑,在2014年已經萎縮至3.04億臺。
如果你是一家模切廠你從這次倒閉潮中領悟到了什么?如果你是一家材料供應商你有摸清楚什么門路了嗎?你知道你的客戶的客戶是做什么的,如果你沒有探尋清楚,也許下一個被跑路的就是你!
該工廠迫使工人每周加班至少20小時。工廠一位培訓人員稱,標準的西方工作時間(每天8小時、每周五天)不符合該工廠的招聘條件。
2015年以來,手機產業鏈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一邊是華為、小米、vivo、OPPO、一加等手機廠商的風生水起;另一邊是大可樂、100+愛奇藝手機、蘑菇手機等中小品牌的消亡。隨之帶來的,是中小手機代工廠和供應鏈廠商的倒閉。
截止2015年3月全球位居前50名的電子制造服務商(EMS)最新排名
手機零組件業者表示,大陸老字號手機品牌廠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及聯想),在2015年除了華為仍能力爭上游,包括酷派、聯想及中興眼見智能型手機市占率節節滑落,近期紛開始為新興手機品牌業者代工生產,攪亂兩岸手機供應鏈一池春水。
HTC要變賣上海工廠的消息最近在業內傳開,雖然之后HTC中國區高管進行了否認,但同時這位高管也明確表示將在全球裁員15%,會影響到2000多HTC員工。
這種市場上的戰略集體變化產生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影響最大的就是產業鏈上游的手機代工廠的變化:中小手機代工廠所能獲得的訂單量越來越少、舉步維艱,他們面臨著生存的困境。
8月15日,房地產上市公司實達集團(600734.SH)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公告,擬收購深圳興飛100%股權,交易作價15億元,其中現金支付8.12億元,其余對價由實達集團發行股份支付。
近日,東莞普光液晶顯示器廠(以下稱“東莞普光”)被曝停工,員工被“放假”,工廠設備被抵押,種種跡象表示,替三星做代工的工廠、最高峰時近萬人的東莞普光或許即將倒閉!
一位臺灣供應鏈高層告訴記者:“對于iPhone 6S,蘋果可能會引入兩家臺灣代工廠。”據悉,兩家臺灣代工廠為緯創集團、仁寶通信。
東莞智能手機零部件企業許多還是以代工為主,獲得的利潤點較低,有企業反映他們生產一個移動電池,只賺2毛錢;一百多元的耳機出廠價僅20元。
小米手機主要委由鴻海集團的富智康、英業達旗下的英華達代工;蘋果則由鴻海、和碩組裝。過去包括黑莓、索尼等國際品牌,都曾是臺灣手機出貨的重要訂單來源,近年除了蘋果依然居冠,在中國品牌崛起之后,也為臺灣相關代工訂單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