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素有“風投女王”之稱的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表示,互聯網真的很殘忍,要么做大,要么出局,如果創業者走不到第一、第二,就基本沒戲了。
這句話似乎是金科玉律般的存在,講述著市場競爭的優勝劣汰;自然,也同樣適用于智能手機產業。
2015年以來,手機產業鏈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一邊是華為、小米、vivo、OPPO、一加等手機廠商的風生水起;另一邊是大可樂、100+愛奇藝手機、蘑菇手機等中小品牌的消亡。隨之帶來的,是中小手機代工廠和供應鏈廠商的倒閉。
近期大可樂清算、深圳云辰基業倒閉、福昌電子倒閉已經印證了上述文章內容。在與手機產業鏈接觸中發現,中小手機代工廠的紛紛倒閉,反過來也會影響一些本來還在艱難的生存、小而美的手機廠商。
中小手機廠商與中小手機代工廠似乎陷入了一個解不開的死循環,大自然的優勝劣汰法則開始顯現。
誰在消失?
今年年初,東莞兆信通訊倒閉遭到供應商圍堵,董事長高民自殺;
9月深圳市鴻楷興塑膠制品有限公司宣布倒閉,留下3000多萬元拖欠貨款;
近期深圳福昌電子倒閉;
東莞京馳塑膠宣布破產……
這一個個宣布倒閉的企業要么是手機代工廠,要么就是手機器件供應商。
與此同時,一些中小手機品牌廠商也生存堪憂:市場上已經很難看到100+愛奇藝手機、蘑菇手機、原點手機、THL手機、優美手機、博沃手機等手機品牌的身影。
近日大可樂手機創始人丁秀洪離職、大可樂手機面臨破產的消息傳出,在這背后隱藏的不僅是資金的短缺,更是供應鏈不穩造成的公司履步維艱。
大可樂手機代工廠深圳云辰基業通信有限公司在今年年初(3月份)就已將股權做了轉讓,并留下了“拖欠眾多供應商貸款”的爛攤子;今年9月份,大可樂母公司北京云辰科技法人變更,近期傳出破產的傳聞。
“中小手機代工廠和中小手機品牌似乎進入了一個死循環,中小手機品牌的消亡導致了中小手機代工廠的倒閉;而中小手機代工廠的倒閉又會影響那些小而美的還在勉強維持生存的手機廠商?!蹦呈謾C供應鏈人士表示。
為什么?
對于兩者之間的死循環影響,有業界觀點認為,在中小手機代工廠倒閉后,中小手機品牌自然會去選擇一些大而優的代工廠。
但,這個理解有偏差。
據某手機代工廠人士透露,大而優的代工廠是不愿意接受中小手機品牌的,原因有三:
首先,中小手機品牌銷量不夠,訂單量太小。目前,大型手機代工廠接收的手機品牌,每年只有2、3款,每款都是近百萬銷量。對手機代工廠來說,人工培訓成本、生產線以及研發成本都在降低,利潤會更多。中小手機品牌無優勢。
其次,中小手機品牌供應鏈檔次較低。上述供應鏈人士表示,中小手機品牌的元器件供應商小眾,大型手機代工廠沒有合作過,需要放寬標準或者對生產設備、參數重新調試。對于大代工廠來說,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第三,由于市場前十大品牌基本上控制了90%的市場份額。手機品牌機型減少,但單款量在增加,客戶越來越集中。對于大型手機代工廠來說,訂單量已經飽和,沒有多余的產能來接收中小手機品牌的訂單,需要集中做大客戶。
綜上所述,中小手機品牌很難輕易轉向大型手機代工廠。那么,中小手機代工廠的倒閉對他們來說也是深受其害。
有人認為,手機產業鏈的倒閉潮預示著手機寒冬的到來。對此,一位在手機產業鏈中摸爬滾打很多年的業內人士表示,不是寒冬的到來,而是代工廠陷入倒閉死循環的到來:一些中小手機品牌在消亡,但同時一些國內品牌手機廠商在逐步占領中高端市場,比如華為;同樣,一些中小手機代工廠在倒閉,但同時集“研發”與“生產”于一體的手機代工廠得到了更多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