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
夏普與銀行團趁目前日本連假期間召開緊急會議,針對鴻海重新修改提案條件進行討論。而報導中也提到,夏普內部怨聲四起,質疑為何當初要選擇鴻海提案。
彭博援引日本《讀賣新聞》報道,由于擔心其潛在債務和未來收益,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尋求降低收購夏普公司的價碼。另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鴻海還在與夏普的債權銀行重新商討交易條款。
從財報上觀察,鴻海的營收成長動能已開始下滑,為了緊抓住最重要客戶及啟動轉型,夏普的技術和品牌,成為郭董的靈丹。
鴻海和夏普雙方高層繼前天挑燈夜戰后,昨早在深圳繼續協商,雙方代表針對「或有負債」各項問題逐一厘清,知情人士透露,由于雙方需要更多時間討論和協商,因此不排除今天雙方高層仍會持續在深圳協商。
2月25日上午消息,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夏普2月25日召開臨時董事會,決定接受鴻海集團包括直接出資在內的7000億日元(約408億元人民幣)的援助,進入鴻海旗下。
有觀點認為鴻海希望借此使得其在與蘋果的談判中獲得更多的議價權,蘋果為鴻海的最大客戶,但作為蘋果的代工商,鴻海僅分得2%-5%的利潤。而夏普是蘋果手機顯示面板的重要供應商,兩者合并將使鴻海在其中擁有更強的議價權。
今年全球十大個人計算機(PC)品牌出貨的「后半段」將大洗牌,研究機構預估,在日系品牌業者整并、大陸華為與小米搶進筆記本電腦(NB)領域之后,連動代工廠訂單重新分配,預料僅和碩、鴻海兩家業者出貨能較去年成長。
1月19日上午消息,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開始討論提高向夏普的出資額,可能從最開始的2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2.2億元)左右提高至3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68.3億元)以上,以此對抗鴻海,確保政府主導的重建順利推進。
據2016年1月15日的日本媒體讀賣新聞報導,鴻海預計將在今天再度對夏普提出增加收購金額上限的新收購案,由原來的收購金額上限5000億日元大幅提高至7000億日元金額收購整個夏普公司,收購金額相當于夏普當前市值的近4倍水平。
據外電報導,鴻海將在印度安德拉邦(Andhra Pradesh)建立全球最大的制造代工園區,鴻海并已計劃將智能型手機產能從每月100萬支,翻倍增至每月產能達250萬支,且員工人數今年將至少再招聘1,000人以上。
夏普于2105年8月份開始考慮出售面板事業,計劃將面板事業分拆出去、接受外部企業出資成為一家合資公司后,夏普不再像以前一樣堅持持股比重超過50%,接受讓出營運主導權。
2015年,鴻海合并營收44830.96億元新臺幣(約為8872.0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42%,創歷史新高。
據日本媒體報道稱,富士康母公司鴻海提議將斥資5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67.5億元)收購夏普,出價不僅遠高于日本產業革新機構(INCJ)所提出的20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07億元),也比原外傳鴻海提出的金額高一倍。
臺灣鴻海精密工業公司向夏普提出了多個收購方案,其中包括整體收購夏普。此前就夏普拆分液晶業務后入股新公司的方案展開了談判。有分析認為,鴻海有意增加選項使自身更加有利地推進談判。
同樣吃蘋果,卻吃出兩樣情!鴻海11月營收再創歷史新高,但和碩卻只拿下歷史第三高,等于預告今年高點已過,看來吃蘋果補身體,大小顆還是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