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產業
屏下攝像技術不會讓中國OLED產業一下子盈利,但它是中國OLED產業通向盈利路上的一塊跳板。 屏下攝像頭已成為2021年智能手機的時尚潮流。步入8月,三星、小米、OPPO、中..
OLED已替代LCD成當前市場的主流,上游原材料市場基本壟斷,中游市場空間較大,下游終端產品競爭激烈。
總體來說,中國內地2018年在OLED產業上出現了兩個讓人意外的現象,一是投資擴產速度不但沒有減慢,反而是加速;二是真正的量產速度遠不如當初估計的順利,出貨量至少比業界預測的數據少了四到五成以上。
2018年OLED產業價值255億美元,2019年將增至307.2億美元,移動設備中使用的中小尺寸OLED主導了OLED產業......
全球OLED產業收入有望在2017年達到232億美元,較前一年增長57%,2018年再增長50%,達到349億美元,到2022年達到628億美元。
隨著OLED屏在下一代iPhone 8手機上的應用,液晶屏在手機上使用也日趨勢下,了解OLED產業情況,將會為企業尋找新的商機。
作為鴻海集團的“二把手”及夏普新掌門的戴正吳先生,近日公開放聲質疑OLED顯示技術:我不能確定OLED是否有未來”,稱OLED技術尚不成熟,無法生產出高質量產品。
TCL聯合國內多家企業成立的“廣東聚華印刷顯示技術有限公司”(下稱“聚華”),已于6月13日與全球最大的液晶材料提供商德國默克集團在香港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發展噴墨印刷的OLED材料及噴墨印刷工藝技術。
投資小、周轉快的終端業務似乎不能提升整個三星電子的抗風險能力,而黑強白弱的局面也亟待解決。面板、芯片等上游業務一度在三星內部業務板塊中的座次發生變化。但回歸初心,仍是這家實業企業的當務之急。
近日,國內最大的顯示面板企業京東方,通過了最高可達460億元的“2013年A股市場”最大融資計劃——主要投入方向不是京東方已經成熟的LCD液晶顯示產業,而是未來的OLED半導體顯示面板
目前,韓國在OLED產業化方面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三星和LGD的OLED面板產能占據了全球90%以上的份額。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加快布局,OLED產業投資旺盛
多年以來,OLED顯示器市場多為韓國廠商的天下。然而在臺灣與日本廠商積極技術合作的運作下,韓國廠商強勢稱霸OLED市場的局面可能會有所改觀
OLED技術被認為是未來液晶電視的替代性技術,所以也成為了日韓兩國爭奪產業和技術話語權的新領地
近來OLED領域炙手可熱,全球各巨頭廠商三星、LG、夏普、友達等爭奪戰也甚器塵上,國內的企業如京東方等也躍躍欲試,大展拳腳;OLED產業也如同CRT、LCD產業一樣,起于日韓臺,后傳入大陸。那么我們對日韓臺OLED產業發展現狀做一下淺析
由于我國OLED材料的研發和生產脫節,研發機構雖有很多,但是OLED材料的生產廠商卻極少,更缺少OLED材料的下游廠商,材料評估和產業化有明顯障礙。與國外相比,我國OLED材料方面擁有的知識產權還是較少,需要加快研發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