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三星在液晶電視領域把索尼、松下等日系企業壓得喘息不得,又憑借著Galaxy系列與蘋果在智能手機市場上分庭抗禮。對于這樣一個強勁的對手,李東生的評價是:過去十年全球電子企業中表現最優秀的一家企業。
在一次與記者的訪談中,李東生剖析三星的成功之道,源于持續的產品技術能力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打造。除了技術創新,三星還能夠在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核心領域持續投入。
“三星不但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電視和手機的生產廠商,同時也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和半導體芯片生產廠商。液晶面板和半導體芯片需要巨大的資本投入,資本和技術都是很密集的,他能夠持續地做,他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一直在努力打造他的核心能力。”李東生這樣說。
他表示,TCL是中國企業中唯一一家擁有彩電和液晶面板產業鏈整合能力的企業,三星和LG靠這個能力坐上了全球彩電第一、第二位的寶座,這些都需要 很大的資本投入,而且要持續堅持。所以TCL在借鑒三星這些領先企業的發展時,可能最大的啟發,就是做實業一定要堅持,要持續地努力。
持續努力、厚積薄發,也許這正是《鷹的重生》之后的李東生的成功之道。與很多企業家有著鮮明的個性和強勢的作風不同,李東生給人的印象是溫文爾雅,略帶廣東口音,但越是溫厚的性格就越有韌性。李東生骨子里是個堅持的人。
作為最早踏上國際化的企業,TCL在跨國并購中栽過跟頭,卻并未一蹶不振。2004年收購的阿爾卡特手機業務和湯姆遜彩電業務造成巨額虧損,并拖累 TCL陷入了經營困境。2006年6月,李東生寫下了《鷹的重生》這本書,通過總結和反省,帶領TCL像鷹的蛻變一樣,重新開啟了企業新的生命周期。
然而現在李東生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博斯公司全球高級合伙人、大中華區董事長謝祖墀表示,把TCL置于國際家電企業的比較維度之中其創新能力并不突 出。而在國內,雖然其創新能力領先于國內很多競爭對手,可在馬太效應日益顯現的家電和個人通信領域,這樣的比較優勢并不值得沾沾自喜。
不過既然李東生已經看到自己企業創新速度與領先企業的差距,并且有決心持續投入,也許成為中國的三星并不僅僅是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