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是我的命!”當年聯想集團陷入虧損困境時,柳傳志再次出山的豪言壯語猶在耳邊。如今這位68歲的中國企業“教父級”人物,在帶領聯想集團走出困境、目前近乎登頂全球最大PC廠商之后,幾乎把精力全部放在了聯想控股身上。他的下一個目標,是將資產超過1500億元的聯想控股在2014-2016年成功推到資本市場上。對柳傳志而言,這將是他人生創業的又一個里程碑。
昨天下午,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柳傳志坐在記者對面,雖然略顯疲憊,但談到聯想和創業,他眼睛亮了。
關于聯想控股
要給中國股市帶來清新的風
問:您現在把主要精力放在聯想控股這邊,作為旁觀者,您對聯想集團和楊元慶這兩年表現怎么評價?
柳傳志:我從聯想集團離開的時候就已下決心讓元慶獨當一面,我不會進行很多干預,因為他有8%的股份。無論從精神上還是能力上都已經是主人了。元慶是一個對業務感覺特別好的人,做事也非常執著,學習能力很強,原來欠缺的是跟人打交道,特別是跟國際人士,或者說在戰略上看得更遠,還需要一個鍛煉的過程?,F在我是認為他已經比較穩、比較成熟了,不說別的,元慶在開中外記者會的時候非常自如,有些人是很怕(這種場合)的,但元慶真是迎著困難上。
問:聯想控股的目標是在2014-2016年上市,上市以后您對它有著什么樣的期許?
柳傳志:聯想控股有這么幾個愿景:一是以產業報國為己任,投資掙了錢不算完;二是要做一個值得信賴、受人尊敬的企業;三是在多個行業里成為領先企業;四是要成為國際影響力的投資控股公司。
在2014-2016年聯想控股整體上市的時候,不僅希望有一定的“噸位”,還希望上市以后每年都能保證利潤有兩位數的增長,能夠給中國股市帶來一股清新的風。
關于自我評價和創業
不敢接受“企業家教父”說法
問:您如何評價自己28年的創業經歷?
柳傳志:我為聯想做了四件事:一是在科技成果產業化中趟出了一條路,從此以后很多研究院都開始走辦企業這條路;二是跟外國企業進行競爭的過程中占了上風,我們竟然在這種情況下取得第一名;三是原來聯想是百分之百的國家產權,今天已變成股份有限公司,對于企業的發展很有利,應該說這既有戰略眼光又有耐性;四是多元化,人家都說很難做成,我們是有理論基礎地做成了。
問:外界都認為您是中國企業家教父級的人物。
柳傳志:“教父”,過去這都是黑社會的說法,現在變成一個好詞了,不管是不是好說法我都不承認這個詞,原來馮侖說可以把柳傳志和王石做成一個鏡框掛在墻上,這不是說我不能犯錯誤嗎?
問:當年創業和現在創業有什么不同?
柳傳志:最大的不同是,以前的創業是前面一大片目標,但道路也許看不出來,有的一踩就是一攤爛泥,把你淹死。今天創業的道路已經看得很清楚,但道路太擁擠,哪里掙錢哪里排長隊。今天創業要憑本事,過去都是“傻大黑粗”,你可能掙了一把錢之后又掉坑里去了,聯想就是小心探路,研究這個路的規律。
問:您對現在的創業者有什么提醒和建言?
柳傳志:創業一定會有收獲,最起碼人生得到很大的歷練,唯一要想清楚的是你的資金從哪里來。如果是家里的養命錢或父母的退休工資,幾萬塊錢拿去創業失敗了真的是不應該。最好是跟人家合伙做,還有就是等你努力積累了資金,積累的經驗,再來創業。走上創業這條路,對國家、對政府都有好處,但自己還是要小心。
[新聞背景]
柳傳志的創業秘訣:把5%的夢變成100%的現實
創業,是柳傳志過去28年最直觀的寫照。1984年,柳傳志帶領10個科研人員從中科院計算所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小平房起步,啟動資金80萬元。柳傳志對當年的創業坎坷仍歷歷在目,“當年差點被騙300萬元,錢被騙走之后,每天半夜兩三點會突然嚇醒,心臟狂跳不止。”柳傳志說,盡管后來錢追回來了,但住院后休息3個多月,才把自己調整到正常人。
柳傳志說,當年創業中,要死要活、傷筋動骨或到生死邊緣的經歷并不罕見,直到現在仍有后遺癥,“頭疼,精神不好,要一直治療,經常做運動。 ”
柳傳志一手創立的聯想集團,即使營業收入做到30多億元,仍面臨生存或死亡的問題。2004年,聯想集團并購IBM的“蛇吞象”案例成為中國企業海外并購的經典,當時幾乎沒有人認為這一并購會成功,IBM是美國文化、財富和經濟主義的象征。柳傳志說,并購后,2009年聯想一度在懸崖邊上,一個季度的虧損達2.7億美元,“這里面有很多動魄驚心的故事”。并購前,2004年聯想的全球市場份額是2.4%,如今占到了15.7%,柳傳志說,但現在只能說并購暫時成功,“你到美國大街上問問,知道中國有一家聯想公司嗎?一個人知道就不錯了,中國企業還有很漫長的路要走。”柳傳志說,“很多事情眼看走不通,你拼命地去研究最后就通了,所以要把5%的夢變成100%的現實,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