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面板朝單片式結構發展,對于傳統擅長貼合的觸控模塊廠,形成嚴峻挑戰。觸控面板大廠TPK宸鴻董事長江朝瑞指出,各種觸控技術在應用面導入時,其實各有考量,例如信賴度等等。目前TPK宸鴻在OGS(One Glass Solution)和TOL(Touch on Lens)等單片式觸控技術都已提出具體解決方案,甚至還開發出用射出方式將觸控sensor與表面玻璃結合新技術;他深信,TPK未來在單片式觸控技術市場,仍有很大的競爭空間。
以下為本次采訪紀錄:
問:單片式、內嵌式(in-cell)等新興觸控技術崛起,TPK宸鴻的因應之道?
答:任何觸控技術都不會獨攬天下,就像過去的電阻式、電容式、光學式等許多觸控技術同時并存,而且被應用于各種不同的產品領域。即使in-cell觸控技術一定會量產、未來in-cell將會取代一些原本的舊觸控技術應用,但那可能只是一部分。整個觸控技術主流到底如何,可能還要2年時間才會進入決戰期(預估約落在2013-2014年)。
大家以為OLED是省電的,但其實不對,當他是全白的,會比LCD增加4倍的耗電量。LCD今天要制成in-cell,看起來很容易,其實技術面還有很多因素要考量,開口率大約6%,這意味著當背光打100%,就只剩下6%,省電和耗電量一直在進行拉鋸。如果LCD制作成in-cell觸控面板,開口率可能剩下4.5%,耗電量進一步提高。使用上,除了信號之外,整體重量可能變得更重,還更耗電。
in-cell技術的發展最主要目的就是要薄,但in-cell觸控面板還是要保護玻璃,也就是說如果把觸控sensor整合到保護玻璃、制成OGS,其實也可以達到和in-cell觸控模塊差不多的薄度。
TPK宸鴻目前在OGS(One Glass Solution)和TOL(Touch on Lens)等單片式觸控技術都已提出具體解決方案,甚至還開發出用射出方式將觸控sensor與表面玻璃相結合的新技術(已取得專利、但預計還要2年時間才會成熟)相信TPK未來在單片式觸控技術市場,還有很大的競爭空間。
另一方面,現在發展in-cell觸控技術的都是TFT-LCD液晶面板大廠。但是,觸控面板系屬少量多樣、客制化的商品,無法庫存,而且提貨時間要配合客人,產品彈性很重要,沒有多少公司能夠有把握多少零件在多少年內用完。這些不確定性,對于TFT-LCD面板廠的運籌來說,會是很大問題。
預期G/G、G/F/F、G/F、Touch on Lens、OGS等多種觸控技術都會長存,但是不同的客戶、產品、成本要求,TPK宸鴻必須與客戶經過充分的討論,看客戶到底需要什么,才能決定哪種(觸控)技術最適合。因為,以OGS觸控技術為例,基本上OGS現階段的成本如果要做到和傳統觸控面板一樣,玻璃強度會降低。但如果玻璃強度做到跟傳統觸控一樣,價格反而還更貴。
整體來看,其實觸控應用市場成長的空間,遠大于in-cell觸控技術可能對TPK宸鴻帶來的潛在威脅。如果TPK宸鴻適當去減輕手機產品應用比重,往其他新應用市場發展,或許可能會帶來更大收獲。
微軟Windows 8及大尺寸應用,今年對TPK宸鴻的貢獻如何?
答:微軟Windows 8是預計從2012年第三季才開始,因此,今年對于TPK宸鴻的貢獻比例、(各項產品)合計應不會超過5%。但是如果Windows 8新機種推出后的反應很好,則2013年來自Windows 8應用產品的業績貢獻比重可能拉高到20%。
聯想32吋、37吋,日系品牌和臺灣品牌的筆記型計算機已經都有產品采用TPK宸鴻的觸控面板,但中大尺寸觸控應用其實是現在才剛剛開始,未來還要靠客戶的軟件與硬件相互配合。
問:客戶集中風險如何改善?大尺寸生產有無瓶頸?
答:世界上不會永遠只有一家公司獨大,其他廠商也要過日子。大家用的觸控技術一定不會都一樣,最后到底誰會贏、誰會輸,還不知道。過去很多廠商沒有注意到觸控應用帶來的殺傷力,但今年以來有很多客戶來TPK宸鴻拜訪,希望雙方建立更好的合作關系。
初步來講,5吋以下產品多適合采用G/G、G/F、TOL觸控結構,5吋以上的中尺寸產品應用比較復雜、加上不同的設計,各種觸控技術都可以應用。但因制程特性不同,一旦觸控面板尺寸超過12吋,可能就比較適合用薄膜型技術來做。
問:TPK宸鴻獲利優于同業的原因何在?有何優勢?
答:TPK宸鴻就贏在專精,長期以來專注于觸控技術,把專業做到最大。當然,成功的條件,往往七分努力、三分運氣,TPK宸鴻很努力,但是運氣也很好。TPK宸鴻其實不是靠某一家公司(Apple),而是賺到了時機。
首先是人,人要對,不然怎么努力也沒用。TPK宸鴻有很多專業觸控人才,共有20多個副總,分工很細,每個人有不同的工作。TPK宸鴻有500名臺干,2000名陸干。TPK宸鴻的臺干只是畫龍點睛,陸干基本上已經都可以做到臺干的工作,因此對其他競爭者來說,TPK宸鴻光是干部工資就比同業省錢,不論是臺干、陸干,只要能好好地干就行了。
時,TPK宸鴻也落實企業理念“新、速、實、簡”,也就是創新、速度、踏實、簡單。只要客戶有新需求來找上TPK宸鴻,TPK宸鴻就會很快做出樣本后,也許同業要1個月送樣,但TPK宸鴻可以只要2-3周(最新目標是10天送樣),投入量產后、良率又可以快速從80%起跳。
當然,對客人來說,產品永遠都太貴,老外客戶來訪總是喊“太貴、太貴”。但只要是TPK宸鴻合作的客人,在新產品推出上市后,絕對不會發生零組件(觸控面板)供應不及的情況。像TPK宸鴻的工廠生產設備,有些機臺1臺就要價上億元,1個樓層的設備可能就花掉10億元,因為規模也很重要,前期投資的錢一定要夠。
同時地點也很重要。目前TPK宸鴻在廈門工廠面積龐大、員工近5萬人,如果在臺灣,不僅沒有這樣的土地,員工恐怕4-5千人也找不到。國內工資再漲,也比臺灣便宜。如果臺灣要在往制造業發展,那是走回頭路,臺灣應該要朝服務、研發、生技發展,會比較有前途。
雖然國內很多地方不時傳出的缺水、缺電、缺工等問題,但是廈門這里不會有缺水缺電問題,只有缺工情況偶爾會發生。不過,TPK宸鴻算是廈門這邊最大的雇主之一,如果發生缺工問題,政府會幫忙。倒是人才常常被挖角,所幸高階團隊很穩固。臺商在外打拼,很多時候就是“腳踩別人的地,頭頂別人的天”,做事情要小心謹慎看著辦。但是廈門這里不會這樣,(投資環境)很有規范。
問:毛利率到底多少才會賺錢?
答:基本上,一個公司的基本開支大約(占營收比例)6%-8%,包含設計制造開發生產等等支出,將來如果還要繼續投資、研發要花錢,8%-10%(占營收比例)開支跑不掉,所以如果要賺錢,毛利率起碼要10%以上,要多賺點錢,可能毛利率要達到16%-18%。
TPK宸鴻要做中高階的產品,低階產品留給競爭對手去做。而且TPK宸鴻堅持價格政策(不愿意亂砍價),如果企業只會降價搶單,最后可能就要自殺了(無利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