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消息,GfK中國零售監測數據顯示,中國第三季度手機市場的均價已達3480元,大家可能對這個價格沒有什么概念,要知道市場調研機構劃分高端手機的價位線是3500元,換句話說,中國即將邁入人均高端手機時代。
2019年的手機市場均價為2685元,在短短4年時間里,手機市場均價就上漲了近800元,平均每年上漲200元。
現在新機動輒4000元起,部分品牌的高端旗艦手機售價過萬,可能許多人都會產生疑問:3500元就能算高端手機了?事實上,我國手機市場也是近10年才真正開始快速發展,2012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均價為1400元,到2023年均價增幅達到了148%,也就是翻了近1.5倍,對比其他物價水平的變化,恐怕手機也是其中的領漲的主要成員之一了。
首先價格上漲的根本原因是科技水平的進步和產品升級帶來的硬件成本增加,隨著手機行業的不斷發展,手機內置的處理器、攝像頭、屏幕等硬件性能質量也在不斷提高,手機廠商投入了大量的研發成本,因此消費者在享受著更高品質的手機體驗,自然也要承受更高昂的價格。
其次則是市場競爭地位和品牌價值的提高,在手機市場發展初期,國外手機品牌對國內品牌稱得上是降維打擊,但到了今天,格局已經大不相同,隨著中國手機品牌的崛起,不僅是國內市場份額的提高,而且許多手機品牌還在積極開拓海外市場,國產手機品牌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占有一席之地。
品牌價值的提升使得手機廠商的品牌定位得到升級,價格也隨之而升。同樣的,各品牌間的競爭也助推了手機價格的上漲,為了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手機廠商們卷處理器、卷影像、卷系統等等,研發成本提高,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但問題的核心仍是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手機已成為當今社會最不可或缺的物品,消費者對其要求越來越高,也舍得花更多的錢換取更好的體驗,高端機型成為這類消費者的不二選擇。
總的來說,中國智能手機均價的提升對手機行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警醒,雖然人們愿意為手機投入更多金錢,但在當今經濟大環境下,如果一味上漲價格,很可能會超出消費者的購買力范圍,在創新的同時控制成本或許更符合大多數消費者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