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雷官网,美妙人妻系列100部,大屁股videoshd,极品粉嫩一线虎白

富士康在鴻海技術日正式發布三款純電動汽車

發表時間:2021/10/19 瀏覽:3119

標簽:富士康 電動汽車  所屬專題:行業熱點

提到富士康,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恐怕是蘋果代工廠、手機代工廠,又或者筆記本、主板代工廠,可就是這樣一家代工屆的大佬,如今卻親自下場造車,它能成功嗎?

富士康正式推出電動汽車

作為目前蘋果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搶先一步正式推出電動汽車。10月18日,富士康在鴻海技術日正式發布純電動汽車品牌——Foxtron,并帶來三款新車——Model C.Model E.Model T。其中Model C定位純電動中型SUV,Model E為純電動中大型轎車,而Model T則是純電動大巴車。

圖片來源:富士康官網

2021 鴻海科技日(HHTD21)上,首先登場的是ModelC 車款,是以電動車開放平臺打造的首款車型,定位上為純電本質最適化SUV。Model C 具備四大特色,分別是造型、空間、動力、能耗。設計上不僅具有極簡時尚外形,還具有電動車“機械空間極小化,乘坐空間極大化”的特點。

得益于平臺共享優勢,讓消費者能夠以接近燃油車差距不遠的合理價格擁有一臺高性能、高效率、高智能,低能耗與大空間的純電SUV;鴻海表示,Model C 的價格預計是不到100萬元新臺幣(約合23萬元人民幣),于2023 年首發。

Model E和Model T的亮相同樣給市場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此產品線布局,讓不少人認為富士康這次恐怕是想要在電動車領域玩真的了。

同日,富士康科技集團正式宣布將成立軟件研發中心,規劃集合集團內部1500名以上的軟件應用人才,并在三年內再招募1000名以上軟件研發工程師,打造EV軟件應用生態系統。

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指出,集團蛻變的開始,就是以軟件定義企業為核心,在發展電動車產業的同時,集團將針對EV車載所需要的軟件推出開放平臺、算法軟件等項目。

圖片來源:Foxtron官方圖片

在集團硬件平臺造車已經到位后,下一步將是軟件平臺的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現場還發布了智能網關、智能座艙、智能自動駕駛等軟件應用策略合作內容。

圖片來源:Foxtron官方圖片

謀劃多年的造車夢

需要注意的是,富士康造車并非“腦袋一熱”。

早在2005年,富士康就以3.7億收購臺灣安泰電業100%股權,開始汽車鋰電池動力系統的技術和制造研發,進軍汽車相關領域。

2013年,富士康又成為寶馬、特斯拉、奔馳等車企的供應商,到了2016年,富士康繼續加碼,投資滴滴正式進入網約車行業,2017年,富士康投資寧德時代,2021年富士康與吉利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成立合資公司。

2014年,鴻海集團創始人和董事長郭臺銘發起了一個代號為“A-Fu Initiative”的電動車項目。該項目最終難產,但富士康的造車之路并沒有止步于此。

去年,富士康還推車了旗下MIH模塊化平臺,按照介紹該平臺可對外提供三種不同的合作模式,包含整車代工、底盤技術和外端設計、平臺技術。富士康還與電動汽車制造商菲斯克 (Fisker)、泰國國有企業集團PTT、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商Stellantis NV和浙江吉利控股均達成了合作關系。

圖片來源:Foxtron官方圖片

今年9月底,富士康同意斥資2.8億美元,從陷入困境的初創企業洛斯敦汽車公司(Lordstown Motors)手中收購其位于俄亥俄州的一家汽車廠。花旗集團分析師Carrie Liu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寫道,收購俄亥俄工廠對富士康來說是一個福音,因為它獲得了組裝能力、設備和人才。

顯然,多年的布局,讓富士康在造車領域走得更穩,而對于富士康這樣一家蘋果超級代工廠而言,一系列舉動真的是為了參與終端電動車市場的搏殺嗎?

謀求轉型的代工巨頭

作為蘋果的代工廠商,代工模式已經到了極致,而且還面臨立訊精密等企業的挑戰。數據顯示,富士康去年的銷售額僅增長0.3%,凈利潤自2017年以來一直在萎縮。伴隨著消費類電子產品市場成長而崛起的富士康,這些年或多或少摸到了自身成長的天花板。

富士康所依賴的核心優勢在衰退,遠慮與近憂同在。最為明顯的跡象包括,蘋果為了防止代工鏈條一家獨大,將訂單向立訊精密、歌爾股份等公司分散,后兩家公司市盈率分別為65倍和56倍,市值遠超工業富聯、鴻海集團。此外,勞動力成本逐年上漲,富士康基于勞動力密集型工廠管理能力的優勢還能走多遠,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圖片來源:蘋果CEO庫克到訪鄭州富士康

長期以來,富士康以“低毛利率”而聞名,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富士康的合并毛利率為5.91%,而其最大客戶蘋果公司的毛利率常年維持在40%上下。富士康想要維持企業的成長,換道轉型才是合理的選擇,而對于已經71歲高齡的郭臺銘而言,親自駕駛著Model C SUV出場讓人們看到了富士康自上而下造車的決心。

對于本身體量較大的富士康而言,選擇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對于其企業整體成長時相當有利的。

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富士康

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預計,到2028年,全球汽車市場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3000萬輛;2030年,電動車銷量將達到全球乘用車銷量的50%。

在去年的鴻海科技日,劉揚偉曾表示,希望在2025至2027年間占據電動車市場10%的市場份額。今年,富士康有了更為切實的賺錢目標: 預計到2025年純電動汽車營收占其制造業營收的5%,營收目標為300億美元,其中40%的零配件由鴻海集團自己制造。

顯然,新能源汽車的確是富士康轉型不錯的選擇,但是直接培育自有品牌下場參與競爭,并不符合富士康一貫以來的經營模式,因此,更多人認為,富士康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恐怕真正的目的在于代工!

圖片來源:Foxtron技術文檔

電動車整車制造的“下沉”,讓富士康看到了借道“升級”的機會。從技術層面而言,富士康這么多年在汽車領域已經布局得十分完善。不僅有一套成熟的生產體系,還有包括與吉利、納智捷等多家車企的技術加持,可以讓富士康在一年的時間里順利搭建完整的造車體系。

對于富士康來說,制造技能和產能已經準備妥當,關于硬件層面的挑戰能夠憑借自身的經驗化解,但制造智能電動車的必備要素——軟件,卻并非富士康的強項。

為了補齊軟件短板,富士康先是“挖”來了曾在蘋果公司核心軟件團隊工作的魏國章,其以CTO的身份加入MIH聯盟,主導MIH軟件平臺。今年5月,富士康與Stellantis集團各出資一半組建了合資公司Mobile Drive,主要業務為開發數字駕駛艙和個性化連接服務,專注于信息娛樂、遠程信息處理和云服務平臺開發。為造車,鴻海成立了MIH聯盟。根據劉揚偉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月20日,MIH聯盟共有736家全球廠商加入。

圖片來源:MIH聯盟公開資料

MIH聯盟是基于鴻海的MIH電動車軟硬件開放平臺而來。簡而言之,鴻海把MIH軟硬平臺的底層結構開放出來,讓開發者在框架內進行設計開發。

鴻海的目的是以軟硬分離、分層的架構來解決復雜架構的難題,軟硬件分層的獨立開發,每一層都可以獨立地與更換,來做到減少開發周期、降低成本。

對于富士康而言,相比于直接推出自主品牌,如果將過去三、四十年在信息及通訊科技業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經驗,應用到汽車這個新領域,那么風險會比直接推出新品牌來得更低,而在富士康的支持下,未來,新能源汽車門檻有望再次降低,也能推動整個市場進一步成長。


分享此文章的方式

我要評論:( 請您說點什么吧!)

評論 注冊用戶登錄后才能發表評論,請登錄 企業會員個人會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庆县| 新绛县| 郁南县| 崇仁县| 文成县| 来凤县| 弥渡县| 安溪县| 潜江市| 雷波县| 嘉峪关市| 玉环县| 永城市| 潼南县| 吴旗县| 出国| 平顺县| 化德县| 垦利县| 宁乡县| 信宜市| 澄迈县| 潮安县| 湖南省| 土默特左旗| 海丰县| 嘉鱼县| 延津县| 武城县| 常山县| 青浦区| 宁明县| 鹿邑县| 武穴市| 高邑县| 盐池县| 仪陇县| 会东县| 柏乡县| 荥阳市| 彰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