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近年來國內家電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和品牌影響力在不斷擴大,然而在國際市場上仍面臨著溢價能力嚴重落后的問題。昨日,全國人大代表、志高控股董事局主席李興浩在談及代工問題時透露,同樣是志高生產的產品,貼上了日本的品牌,價格就要比志高提升50%,貼上韓國的品牌便提升20%。
上世紀90年代早期,憑借“中國制造”的影響力,國內家電企業開始逐漸為外資家電品牌做代工。近兩年,國內除了富士康這樣的專門做代工的企業外,不少本土知名的家電品牌在經營自主品牌的同時也開始接受代工業務。2010年,東芝與康佳簽訂白電代工訂單后,又將70萬臺液晶電視代工訂單交給康佳。此外,TCL、小天鵝、廈華等國內企業均有或多或少的代工業務。
盡管產品原產地相同,甚至原材料和技術指標都相同,但由于品牌不同,在國際市場上的溢價能力非常懸殊。對此,無錫小天鵝總經理柴新建認為,“家電產品不該單單只是一個產品,必須得讓人看到這個產品就會產生聯想,這就意味著我們要提升品牌的內涵”。品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無形資產,如何塑造品牌內涵是目前國內家電企業們要做認真分析思考的問題。
對于如何提高品牌的溢價能力,李興浩認為,首要的一項就是做好產品,進行口碑營銷。“另外,中國品牌走出去,還需要國家戰略營銷,例如國家出資為中國制造的品牌在海外做廣告。目前對于單家企業來說保命都難,更別提站到這樣的戰略高度去提升品牌形象了。”李興浩不忘向國家呼吁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