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6年起開始擔任通用中國上海代表處總經理,到2005年離開通用加入克萊斯勒,再到如今成為CODA電動車的CEO,墨斐的經歷是中國汽車業發展的縮影。他如何看待入市對中國汽車的影響?對新能源汽車又持何種態度?騰訊汽車(微博)“入世-十年”特別策劃,邀請CODA全球CEO墨斐與您分享他眼中中國汽車的十年歷程。
問:眾所周知,今年是中國加入WTO的第十個年頭,那么您認為,這十年來中國汽車取得了哪些成就,又存在哪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墨斐:我在中國已經待了15年了,十年前中國加入了WTO,但是中國并沒有在一夜之間發生改變,而是一步一步的持續發展。在中國入世之前,中國的政策制度都與如今完全不同。入世后,中國根據世貿組織的要求逐步調整了自己的政策制度。如今,中國已經日漸成為世貿組織里各國重要的合作伙伴,貿易壁壘也被打破。這些都是發生在一夜之間嗎?當然不是。中國貿易環境如今十全十美了?也當然不可能。但是,今天的一切都已經遠遠強于十年之前。如果你看一看中國一步步的進步,你會發現中國的發展是巨大的。
問:當中國于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之時,大多數人都認為汽車產業的發展不會太樂觀。但是,如今,汽車產業的發展態勢良好,遠遠超過我們的預期。
墨斐:可是卻沒有超過我的預期。
問:為什么?
墨斐: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經濟體,如果你將中國的經濟發展和美國20世紀50年以及德國20世紀60、70年代,日本20世紀70年代的發展相比會發現軌跡很相似。十年前,甚至十五年前,中國的汽車擁有者少之又少。60年前,美國的人口很少,日本的人口也很少,如果你畫個圖,會發現這兩國當時的人口數量相當。中國的發展模式雖然和這些國家類似,發展步調也基本一致,但是最大的不同則是,中國人口眾多。
我期待中國的汽車產業的增速是中國GDP增速的兩倍,平均下來每一年甚至要更多。
問:那您認為,中國在今后應該擴大開放程度嗎?尤其是政策方面。
墨斐:我認為,今后,中國必定會擴大開放。我們繼續將今天和15年前比一比,中國的開放程度著實驚人。如果拿短期來看,開放程度不會有擴大,但是長期看來,你會看到中國的大幅度開放。由于中國相關部門的得當管理,中國不會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也不會出現經濟泡沫。中國政府制定了良策,促進中國開放,使得中國成為了全球主要的合作伙伴。我有信心,五年之后回過頭來看,中國在對外開放方面一定會有進步。
問:如今,外國汽車品牌占據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大片江山,您認為這種趨勢將會一直發展下去嗎?
墨斐:我認為,汽車品牌不分什么國內國外。如果你把汽車產業看做是一個全球性產業,會看到很多品牌起步于不同的國家,但是,他們都參與到了全球市場。中國也會建造自己的汽車產業,參與國際競爭。今天或許還沒有,但是,不就以后,中國一定會有自己的汽車品牌,足夠打入國際市場。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要發展一個強有力的中國汽車市場,促進經濟發展,為中國市民帶來便捷的交通。
問:中國雖然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但是大多數國內品牌并沒有進入國際市場,那您認為,還要多久,中國品牌才能真正在世界市場上產生影響力?
墨斐:應該還需要幾年。我想說的是,中國公司生產的汽車質量還無法滿足發達國際市場需求。但是,在過去十年,已經有了長足進步,未來十年,中國企業將繼續發展,總有一天會有所突破,成功打入國際市場。我認為,這不會太久,大概就在接下來五年里。
問:那您如何評價中國在目前全球汽車市場版圖中的地位?
墨斐:中國是世界上發展最迅速,也是最大的汽車市場,這些都讓所有公司對中國市場越來越重視。
這也是Coda公司在中國一切行動的原因,我們建立了合資企業,和哈飛簽訂了合作的合同,我們對于自己公司打入中國市場也十分開心。
問:我們都知道,您是全球汽車產業尤其是中國汽車產業的一位元老級人物。如今您擔任了Coda公司的CEO,我們想知道您為何要選擇一家新的公司,而且是一家電動汽車公司?
墨斐:隨著全球汽車產業的發展,以及全球經濟的發展,能源需求實際上已經遠遠超出了石油供給,而石油是當今世界的主要能源。在以后,這個問題會變得十分嚴峻,燃料的價格也會不斷攀升。這是如今電動機車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大家都在爭論,到底何時才是電動機車發展的春天。但是,依我看,這個春天馬上就會到來,電動機車即將成為汽車產業的重要發展趨勢。
問:今年,中國政府轉變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偏向于混合動力汽車而不是純電動車的發展。您認為此次轉向是明智的嗎?
墨斐:首先,中國政府十分聰明。目前人們都意識到了,電動汽車是將來的發展趨勢所在。在中國有125家汽車公司,大多數都想在真正準備之前搶占電動汽車的市場,因此最近,很多人都批評電動汽車技術低下。中國政府似乎還沒有真正明白市場對于電動汽車的質量要求到底是什么。但是今后,將會有更多企業將更多先進的技術運用于電動汽車的發展。
問:您認為中國和美國在推廣電動車方面有什么不同?
墨斐:美國和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是完全不同的。兩國政府都積極支持電動汽車的發展,由于兩國基礎設施的差異,兩國的消費動力截然不同。在美國,消費的動力就是消費者。因為,美國消費者可以隨時給自己的汽車充電。然后在中國,很多人甚至找不到停車的地方。中國政府應該積極促進電動汽車在國有企業和政府部門的使用,因為在這些地方,基礎設施更容易改善,人們充電也更加的方便。我想,這就是中美兩國之間發展電動汽車方式上最根本的不同。
問:很多人對于電動汽車的未來并不樂觀,那您認為到2020年電動汽車的市場占有額將會是怎樣的?
墨斐:如果將電動汽車看做一個單獨的部分,占有率大概有10%到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