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為啥不招國產手機廠商待見?
發表時間:2013/11/21 瀏覽:7036
所屬專題:模切加工專題 標簽:高通 手機廠商
作為國內智能手機“食物鏈”最上層的爭奪,今年第三季度,聯發科在國內智能手機處理器市場份額已超過6成,約是高通份額的兩倍,與全球其他主要手機市場形成鮮明對比。這其中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1、高通平臺成本太高
某手機方案設計公司負責人表示,采用高通平臺做方案周期大概是聯發科2倍,人員投入是3倍,并且購買平臺的授權費用都會高很多。
2、服務跟不上
多家手機企業負責人都表示,中國并不是高通最重要的市場,如高通最大的客戶三星、蘋果、LG、索尼等都并非中國企業。而中國手機企業正在走向全球,高通中國本土的技術和服務人員,并不能跟上全球設計的理念,也沒有高級別授權,導致很多問題都是由手機企業在高通全球總部和中國公司之間扯皮。
3、風險控制
PC處理器一家獨大,曾讓國內PC廠商淪為英特爾“現金奶牛”的情況還歷歷在目。在智能手機時代,華為、中興、聯想都在屏幕方面也被三星敲過“竹杠”。因此國內品牌手機廠商都不希望在關鍵零配件方面被一家企業所控制,聯發科是目前與高通博弈的最好選擇。
4、授權方式被質疑
高通目前對廠商的傳統授權費用方式是基于終端整體售價,而并非基于芯片價格。隨著國內手機廠商開始向高端產品全面邁進,單款手機付給高通授權的成本費用增長明顯,合作伙伴們對這一方式抱怨聲音也迅速增大。
在高通2013年第四季度財報中,授權和專利費用方面的營收為19.87億美元,占比高通第四季度64.8億美元總營收的1/3,與去年同期的16.58億美元大幅增長。
5、自主移動處理器
自主移動處理器已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巨頭們的夢想,智能手機的關鍵零部件供應也直接決定著最終產品的成本以及用戶體驗。如蘋果一直采用自己設計的移動處理器;三星也推出了自主處理器Exynos;有消息稱LG也將推出自主處理器產品。
中國手機企業方面,華為終端目前在在中高端產品上幾乎全部采用了自己全資子公司海思出品的移動芯片;中興也表示明年也推出自主移動處理器,TCL和聯想也在進行相關規劃。
而高通在干掉德州儀器、甩開英特爾等競爭對手后,猛然發現正在面臨自己合作“小伙伴”們的圍攻,與國內智能手機企業的距離也在逐步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