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喬布斯時代 蘋果將平穩(wěn)成長
發(fā)表時間:2011/8/31 瀏覽:14325
所屬專題:蘋果專題 標簽:蘋果 喬布斯 庫克
蘋果公司現(xiàn)有董事會架構
沒有了喬布斯,蘋果會不會變味?喬布斯從蘋果退出(盡管并非全身而退)引發(fā)了諸多議論,但都可以歸結為這一點。這樣的爭論甚至早在喬布斯生病消息公開之前就已經開始。我們聽說過太多關于蘋果公司的傳說,這些傳說可以歸結為一句話——蘋果出了個喬布斯,他是蘋果的大救星。一直讓自己作為蘋果的形象代言人的喬布斯,更是樂于制造和被制造這樣的神話。教主的形象是蘋果的品牌宗教的重要內容——果粉們需要這樣易于傳誦的神話。幾天前喬布斯辭職的新聞讓這個有些陳舊的話題重新變成熱門話題。
“歷史是一個讓人隨意打扮的小姑娘”,這句據(jù)說是出自拿破侖之口的話至少適用于流行的商業(yè)史。當成功是既成事實時,成功的原因和過程也就可以被當事人任意演繹。而且,即使是與成功者并無利益關聯(lián)的寫作者,也會不由自主地對成功者的歷史進行不加節(jié)制的“優(yōu)化處理”。直接的原因是,以通俗文學的筆法講引人入勝的成功故事是一件不費力而討好的事。真正能給人教益的商業(yè)報道和商業(yè)史寫作殊不多見,更多所謂的商業(yè)報道和商業(yè)史不過是用若干無關緊要的真實性來裝點的自娛娛人的商業(yè)傳說。
喬布斯的潛臺詞
仔細研究蘋果的歷史,我們發(fā)現(xiàn)得出兩個基本事實。一、喬布斯對于蘋果的貢獻的確是杰出的、無可替代的。那些從根本上否定喬布斯在蘋果誕生、崛起、從困境中再度崛起過程中的作用的說法(盡管有些說法有某些堅硬的史實佐證)是站不住腳的;二、把蘋果的成功完全歸結于喬布斯的個人才能是一種動聽的但經不起推敲的傳說。蘋果當前神話般的業(yè)績的背后,是互聯(lián)網移動終端的產業(yè)邏輯、蘋果的體系化的競爭力與喬布斯的個人能力“化合”而成的。對喬布斯的重要性的夸大,是對產業(yè)邏輯和商業(yè)事實的無視造成的。
喬布斯對蘋果自1998年來的復興作出了重大的貢獻。在喬布斯1997年重返蘋果之前,蘋果公司已經處于崩潰的邊緣。蘋果公司的硬件主導的思維把本來是引領個人電腦潮流的蘋果公司引向了末路。本來,蘋果劃時代的產品麥金托什機的卓越之處主要在于它的軟件(圖形界面的操作系統(tǒng))而不是硬件,但包括喬布斯在內的蘋果的領導人相信,這臺打敗IB M的PC的電腦是徹頭徹尾卓越的機器,所有用戶應該也一定會完完全全地購買這臺機器,而不是購買其附屬的部分(軟件)。這里有一個潛臺詞:整個PC整機市場屬蘋果一家獨占,其他廠商都該出局。這種自負是致命的。你(們)死我活、唯我獨尊的競爭思維讓蘋果失去了確立行業(yè)標準,搭建行業(yè)平臺,繼而在這個平臺上獲得行業(yè)領導力的機會。唯我獨尊的預期導致的是自我放逐。在軟件技術上至少領先微軟10年的蘋果在此后的10年中,讓模仿麥金托什機的操作系統(tǒng)微軟獲得了平臺領導的資格,與英特爾聯(lián)手,成了行業(yè)中統(tǒng)領“猴群”的“大猩猩”,而蘋果成了偏安一隅的“狒狒”。當微軟推出W indow s95時,蘋果已經奄奄一息了。蘋果當時的生死危機,即使不是喬布斯一手造成的,也與他密切相關。
所以,當蘋果將喬布斯請回來挽救危機的時候,外界普遍不看好危機的始作俑者喬布斯。WeSTern D igital公司的C E O哈格蒂說,“蘋果公司仍然有機會改寫歷史。但是它需要雇用上帝來完成這項工作。”一家媒體這樣說道:“蘋果公司不能沒有優(yōu)秀的日常事務經理、高瞻遠矚的人、領導者和政治家。唯一有資格經營這家公司的人早在2000年前就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了。”
救贖能力和糾錯機制
但喬布斯重新掌管后的蘋果竟然出人意料地起死回生,而且創(chuàng)造了前所未有的輝煌——幾周之前,蘋果的市值一度超過埃克森石油公司,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這讓習慣于線性因果思維的人不得不認為是喬布斯一手再造了蘋果的輝煌。
蘋果起死回生,再造輝煌,靠的是以“i”冠名的一系列產品(從iMac,到iPod,再到iPhONe和iPad)。但早在喬布斯回到蘋果之前,iM ac的開發(fā)已經進入收尾階段。iM ac的成功,既是蘋果復興開始,也在相當程度上奠定了蘋果隨后的產品風格、設計生產理念的基礎,蘋果的復興從此進入了快車道。喬布斯回到蘋果不久,iMac就推向市場,很多人自然將它視為喬布斯的杰作,進而把蘋果后來的一個接一個成功都歸功于喬布斯。
事實并非如此,iPhone并非出自喬布斯靈感突發(fā)的創(chuàng)想,它最初是為了應對潛在而巨大的經營危機而被迫推出的產品———音樂手機和智能手機的出現(xiàn),很可能讓蘋果的iPod的生命周期很快到頭。所以蘋果必須讓自己的產品搭上智能手機這趟車。但喬布斯親自監(jiān)制的一款手機是一款令人失望的產品。很多人以為iP hone是蘋果的第一款手機,其實在令人驚艷的iPhone問世之前,早就以令人失望的外形和性能在市場上出現(xiàn)。在供應鏈上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從芯片到顯示屏),蘋果都曾經面臨著諸多的變數(shù)和偶然,如果在任何一個節(jié)點上犯錯誤,iPhone都有可能是一款與所有其他手機沒有太大差別的平庸的產品。
在這個意義上說,蘋果之所以成為蘋果,就在于它具有一種獨特的救贖能力和糾錯機制。而一手打造這種能力和機制的人,并不是喬布斯,而是接替喬布斯的蒂姆·庫克(原任蘋果C O O )領導下的“蘋果軍團”。
塵土十分歸舉子,乾坤大半屬偷兒
喬布斯的作用在于,他以一種強迫癥似的完癥的完美主義的沖動和意志監(jiān)督設計追求完美和卓越的產品。但能否實現(xiàn)這種卓越和完美,取決于蘋果公司強大的執(zhí)行力和自我糾錯能力。蘋果公司有一套完善的運營機制,能將追求完美和卓越的沖動和意志貫徹到底,將創(chuàng)意轉化為發(fā)明,進而將發(fā)明轉化為創(chuàng)新。與蘋果相比,平庸的公司要么沒有這種完美主義的權力意志,要么沒有運營機制,讓創(chuàng)意終止于創(chuàng)意。
唐人章碣有詩云:“塵土十分歸舉子,乾坤大半屬偷兒”。舉子是“正確地做事”的人,偷兒是不按常理出牌,“做正確的事”的人。前者守正,得到的只是“塵土”,后者出奇,才可能得到“乾坤”。在移動終端領域,蘋果本來是后來者,但迅速地成為領導者,我們不得不說,這與喬布斯的“偷兒”性格有關。他一貫強調蘋果要做海盜而不是海軍,并認真地把一面海盜旗掛在自己的辦公室里。但我們同樣不得不說的是,僅有“偷兒”性格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沒有細致、沉穩(wěn)的舉子作為,偷兒最終的命運只能是“落草為寇”,困守某個“山寨”,朝不保夕。不建立體系化競爭力而大談創(chuàng)意,是無法實現(xiàn)真正的創(chuàng)新的。“偷兒”無“舉子”則空,“舉子”無“偷兒”則盲。
蘋果僅有喬布斯,肯定不是現(xiàn)在的蘋果。蘋果已經初步形成團隊化的領導力,作為一種巨大而外界不易看到的操作系統(tǒng),維系著蘋果的卓越運營。或者說,蘋果早就悄悄地實施著“去喬布斯化”。喬布斯退位,既是因為他意識到自己已病入膏肓,同時也意識到今天的蘋果已經基本上完成了“去喬布斯化”的工程。我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蘋果內部的權力轉移是相當順暢的,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蘋果將會穩(wěn)定地成長,直到下一輪產業(yè)格局的變化來考驗蘋果現(xiàn)在的領導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