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債的藝術:夏普走在蘋果、三星、高通之間的鋼索
發表時間:2013/3/23 瀏覽:5812
所屬專題:模切加工專題 標簽:夏普 蘋果 三星 高通
三星入駐夏普,成為第五大股東
3月6日,夏普宣布接受來自韓國三星電子約103億日圓(約臺幣32億元)的資金挹注,以第三者現金增資的方式,在3月28日前由三星的日本分公司出面以1股290日圓的價格承購。借此,三星成為夏普的第5大股東,出資比例占約3%。
與狼共舞的背后,是痛苦的事實— 蘋果訂單的驟減。 2月底,夏普龜山一廠停止對iPhone5 面板生產投料,不久后面板的生產線將暫時停擺。龜山一廠是蘋果出資1,000億日圓改造的“蘋果專屬面板工廠”,當然所生產的產品僅只于去年9月上市之iPhone 5 的面板。而同樣是iPhone 5 面板供應商的JPD 和韓國LG,也受到沖擊。
蘋果拉抬夏普財報,曇花一現
睽違了5季之久,夏普2012年10~12月期的財報數字終于轉虧為盈。除了IGZO 手機銷售告捷之外,獲利的原動力主要來自10、11月時,iPhone 5 面板的生產將龜山一廠的產能拉抬至100%,成功縮減了面板事業的赤字。也因此接下來的生產線停擺,勢必將嚴重打擊夏普。
來自夏普相關人士的消息更指出,“在蘋果推出新機種之前,龜山一廠應該不會再接到任何大訂單。而且下一支iPhone的市場反應好不好、面板的訂單會不會給夏普都還是未知數”。
比鄰的夏普龜山二廠,iPad 面板的生產線則早在去年12月便停擺至今。三星、臺灣廠商如華碩積極加入平板戰局,導致蘋果iPad 的生存空間受到急速壓縮。目前只剩韓國LG 有一搭沒一搭地供應iPad 面板。
為了填補iPad 面板生產線的產能,龜山二廠靠供應32吋電視面板給三星過活,勉強把產能維持在5成以上。來自夏普相關人士的消息指出,“雖然面板交易價格只能用“賤賣”二字形容,但至少三星是只要作出承諾便爽快履約下單的對象”。
夏普的大面板廠,也加深對三星的依賴
至于生產大尺寸面板的堺工場,其面板產量由夏普與鴻海依出資比例對分。其中,夏普需要消化的面板大部分由三星承購,分別是40寸和60寸的電視面板。
巨無霸面板廠的折舊負擔沉重,因此最關鍵還是在如何維持產能的穩定。大約從去年秋天起,夏普便與三星開始摸索長期面板供應契約的可能性,并同時進展為出資請求。
三星與夏普,各有盤算
三星計畫在2013年全球賣出3億支智慧型手機。雖然“Galaxy S”等旗艦機種采用的面板是三星自行生產的有機EL,但采用液晶面板的機種仍占了4成之多。因此對于面板廠來說,打進三星手機供應鏈仍然令人垂涎。
對三星來說,三星的面板研發重點是有機EL,因此不太可能再提高液晶面板的生產;只要在需要面板時隨時調得到貨,投資夏普的100億日圓并不算貴。因此,三星高層在決定出資時的但書,便是“希望夏普能恪守面板的穩定供給”。所以,夏普與狼共舞背后的意義,在于拉抬產能(夏普)與確保面板貨源(三星)。
三星的投資振奮投資人對夏普的信心
此外,雖然三星所挹注的100億日圓資金,相較于夏普的巨額債務只能塞塞牙縫,但仍有“指標作用”。此話怎講?
夏普最主要的2家資金調度銀行,瑞穗實業銀行與三菱東京UFJ 銀行,在去年9月底核準了高達3 ,600億日圓(約1,123億臺幣)的巨額貸款。貸款條件是夏普必須從2012年10月~2013年3月繳出獲利的成績單。雖然如上述所示,靠著蘋果夏普在2012年10~12月總算是賺錢了;但由于蘋果訂單失靈以及日幣貶值,可能造成海外生產之家電、影印機事業的營收惡化,夏普能不能在2013年安然過關還是個大問號。
隨著6月底3,600億日圓的融資期限漸漸逼近,銀行團的頭也越來越痛。就算2013年1~3月夏普沒辦法賺錢,銀行團除了繼續融資之外,似乎也沒有別的路可走— 斷絕夏普的資金來源等于要夏普倒閉,那兩家銀行這些年來分別貸給夏普3,000億日圓以上的巨款也都將付諸流水。 (附帶一提,去年瑞穗實業銀行與三菱東京UFJ 銀行曾多次要求派遣董事坐鎮夏普,但均被夏普所拒。)
除貸款外,夏普所發行之2,000億日圓公司債,也將在今年9月底到期。債權人又是瑞穗實業銀行與三菱東京UFJ 銀行。夏普的算盤是用手頭上的融資來償還其中的500億日圓,而剩下的1,500億日圓不是另外想辦法籌措,就是再向銀行借一筆。銀行團相關人士則表示,“想到夏普還要再舉債個1,000多億日圓,頓時背脊發涼”。
三星100億日圓的遠水救不了夏普2,000億日圓公司債的近火,但那100億日圓象征一種“加持”,對夏普來說具有遠超乎帳面金額的意義。
去年12月高通(Qualcomm)愿意出資至1億2千萬美元的消息傳開后,夏普的股價便起死回生,穩定在谷底的2倍以上的水平。夏普很早就開始揣摩鴻海以外的資金合作對象,并積極尋求多家海外知名企業支持。無奈夏普財務體質不佳,“招親”并不順利。
例如,去年10月底所有夏普的下游零件與原料供應商,均在同一時間忽然被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套口供”,問:『請問是否遇過夏普突然抽單,或付不出貨款的情形?』。這份調查讓下游供應商們風聲鶴唳,私下紛紛猜測到底是誰在大動作地對夏普進行“征信調查”。大客戶蘋果?還是當時傳聞中有可能出資的 Intel?
不管是誰,可見海外的重量級企業相當在意夏普的“健康狀況”。繼高通之后三星的出資,對其他本來裹足不前的企業,有指標性的鼓勵作用。若出資合作的海外知名企業順利增加,金融機構的再度融資額度也會跟著上揚— 夏普抱著這樣一絲絲的希望,繼續在鋼索上賭下驚險萬分的重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