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紙未來出路何在?
發表時間:2011/7/29 瀏覽:14560
所屬專題:模切加工專題 標簽:電子紙
紙張再見?
2011年第一季,中國最大電子書閱讀器制造商漢王科技宣布虧損4000萬元。董事長劉營建雖然對電子書前景表示看好,但不諱言:“財報會更難看!”坦承受到兩代iPad的沖擊。電子書市場才剛起步沒多久,就碰上了iPad橫空出世,想起電子書問世時取代紙張的雄心種種,許多人問:紙張真能再見?電子紙仍有搞頭?
紙張真的再見了嗎?現在當然不會。然而這卻是未來人們生活型態必然的轉變。行動顯示的終極目標,與軟性電子絕對脫不了關聯。
根據研究機構統計,由于終端售價調降,2011年全球電子書閱讀器出貨量為2700萬臺,北美邁向成熟市場,未來電子書閱讀器市場的成長驅動力將來自歐洲與亞洲。未來三年整體市場雖不像往年倍數成長,但每年應有1000萬臺的成長空間。今年光電展,E Ink元太科技展出第一代Triton彩色電子紙技術,并宣布漢王將采用此技術在下半年量產首款產品,而次世代彩色電子紙技術也已出現原型機種。事實上,軟性電子技術的確一日千里往前進展,但另一方面,TFT-LCD的發展并未停滯,兩相競逐之下,才使得世人對于軟性電子的未來打上問號。
E Ink營銷長Sriram K. Peruvemba受訪時強調,E-Ink在電子書市場有其成功之道,但萬萬不可將市場侷限于電子書閱讀器,這樣等同自尋死路。說明了不管是出于創新還是時勢所逼,電子紙廠商必須找到更清楚、不易取代的定位,以及除了電子書閱讀器之外的創新應用。換成白話說法,就是LCD不愿意作、或是做不到的部份。
電子紙不會因為平板計算機興起而消滅死亡,因為創新應用正在急速竄起。E Ink以豐富多元的應用展示,挑明了說,電子紙能玩的可多著呢。事實上,E-Ink的EPD是目前實際量產最多的電子紙顯示技術,大概也是唯一一家電子紙事業營收能拿出漂亮數字的一家公司。在今年光電展中E-Ink的展品,最令人驚艷的其實不是第一代彩色電子書閱讀器,而是更多“發于腦海、出自內心”的創新應用。
找出路:電子紙的不同應用
Sriram從皮包中拿出信用卡,當然,這是DEMO樣品。在網絡刷卡時經常必須輸入卡片背面的識別碼,但這其實不是絕頂安全的作法,E-Ink的概念是在卡片右上方嵌入電子紙熒幕,刷卡時需按右下角按鍵,銀行將以無線傳輸技術實時將一次性的動態密碼傳輸至電子紙熒幕上。
另外一種應用概念是取代“用紙張很麻煩、但LCD卻不易切入”的部份。令筆者感到眼睛一亮的是砧板與琴譜這兩項概念展示。學過音樂的人都知道,演奏到一半還要抽空檔翻琴譜,絕對是一件惱人的事情。將電子書的概念應用在琴譜上,自動翻頁、不反光,對于演奏者來說,不用攜帶過重的譜、又不用手忙腳亂的翻頁,可說是省時又省力。砧板部分,由于紙本食譜攜入廚房經常會產生臟污問題,但愿意把iPad帶進廚房的人,應該是少之又少。Sriram表示,一邊切菜的同時,主婦可以同時精準的準備食材,并準備下一個烹飪步驟。實時顯示食譜的功能,看來相當適合對廚房未甚熟稔的初作羹湯者。
以上提到的都是E-Ink目前的概念原型,現場也有展出部分確實可上市的產品。諸如SEIKO的電子紙手表目前已有男款、女款也正在開發中,Lexar的隨身碟則是以電子紙面板顯示目前隨身碟的容量使用情形。現場還有另一款附鍵盤的三星智能型手機,按下切換按鈕后,實體鍵盤上的顯示字樣可在英文/數字之間進行切換。對于中文使用者來說,鍵盤一向是非常“忙”的配件(必需顯示注音、英文、倉頡、數字…等),這項應用也令人眼睛一亮。
企業B2B市場成為另一亮點
而與Bridgestone進行QR-LPD電子粉流體技術合作的臺達電,也清楚地表示自己的目標不全在消費性電子的電子書閱讀器,而更看重B2B的企業應用。臺達電今年并未參與DisplayTaiwan,但在Computex的展場內,電子紙產品的展出明顯比去年擴大許多。
臺達電的電子紙技術是與日本的Bridgestone合作開發,與E-Ink的電泳式EPD不同,其顯示原理來自固狀粉流體不同的排列組合,優點為對于低溫環境的耐受度較高,運作溫度范圍為-10度至40度。在冷凍倉儲業來說的確有此需求。今年開發出的產品尺寸為業界最大達21英寸,不過詢問度最高的仍是13.1英寸,而小尺寸則鎖定電子標簽市場,預計今年下半年配合客戶需求量產。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臺達推出的整體解決方案是以彩色電子紙為主,但就展場經驗來說,許多客戶仍然屬意黑白電子紙,可看出電子紙不一定得求在彩度部份與TFT-LCD拚場,仍然擁有獨立的市場區塊。
至于國內工研院發展已久的膽固醇液晶技術(ChLCD),目前工研院擁有的專利數量全球排名第一,但就專利強度來說仍不及先進入市場的KDDI。今年光電展上展出產品與去年年底成果展展品相差不大,但透過驅動技術的改良,在色彩的呈現上有著顯著改善,分辨率達200dpi、驅動電壓小于40V,反射率大于25%,對比度大于5%。目前中小尺寸(5英寸至A4大小)已有國內廠商正在洽談電子標簽授權事宜,預計年底進行驗證,工研院相關人士表示,膽固醇液晶技術應用于彩色電子標簽,價格僅EPD黑白電子標簽的三分之一,故縱然EPD技術較為風行,但仍有吸睛點。然R2R制程之大面積電子紙,雖技術已具備且前瞻性十足,但目前仍未找到有亮點的應用。
對抗“韓”流-AMOLED看軟未來
AMOLED之所以受到重視,除了擁有自發光的特性以及鮮艷色彩之外,其可撓曲的潛力也是重要特色。小道消息指出,三星正在投資可撓曲的AMOLED,對此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表示,可撓曲AMOLED在韓國屬于政府項目,許多韓國廠商都有投入,三星欲發展的應是塑膠材料AMOLED,在這領域,材料的耐熱度可說是非常重要的關鍵,目前的材料耐熱約可到攝氏四百度。不過目前AMOLED的主要應用仍是在智能型手機等行動裝置的面板,在未走到可撓式這一步之前,還有許多問題要解決,第一個,就是可怕的對手三星。
三星為什么可怕?正是因為AMOLED的市場體質其實非常不健康最先也幾乎是唯一一家量產的三星,占據了幾乎百分之百的市場。眾所周知,HTC曾經在Desire采用AMOLED但功敗垂成。據傳三星一碰到缺料就關起門來不愿供貨,市場傳言宏達電高層搭專機前往三星表示購買AMOLED面板的誠意,卻吃了閉門羹,只好改采用Sony的SuperLED技術。再對照Displaysearch的統計,AMOLED的年成長率達217%,由此可見AMOLED之夯,以及三星是這市場里唯一能喊水結凍的廠商。
市場需求不斷增加,但三星當然優先供給自家手機需求,因此,AMOLED今年的供需關系可說是非常緊張。三星A2 5.5代廠以及LG的AP2正式量產將在今年年底舒緩供需緊張問題,臺灣廠商加入市場也可望自年中開始持續舒緩。雖然目前臺灣廠商和三星在技術上仍有三到五年的差距,但目前友達與奇美都愿意燒錢投資,再以錸寶為例,雖然目前最大可量產尺寸僅做到3.5英寸,但由于行動市場正夯,市場奇貨可居,智能型手機廠商早已卡位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