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延伸、擴展 消費電子業期待理性轉型
發表時間:2011/7/22 瀏覽:11741
所屬專題:模切加工專題 標簽:消費電子產品
在智能化的春風里,今年上半年我國消費電子行業集體“智能”。繼互聯網電視、3D電視之后,智能電視成為我國彩電業最熱的賣點。在這一背景下,幾乎所有廠商都加大了與內容提供商的合作力度,消費電子廠商從制造向應用服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同時,高世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的投產也提升了企業在上游領域的話語權。國內主要企業由于對市場前景相對樂觀,出現了大幅擴充產能的沖動。專家提醒,整機制造廠商在向上游延伸、與內容整合的同時,還要謹防產能過剩,及時調整市場策略。
智能 保持理性
繼互聯網電視、3D電視之后,智能電視是今年我國彩電市場又一熱點,幾乎所有彩電企業都把智能電視作為市場主打產品,并嘗試建立自己的智能應用商店。
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智能電視的滲透率大概為4%,年底有望達到10%。我國臺灣拓墣產業研究所估計,目前智能電視的滲透率大約為5%左右,但今后市場空間比較大。
不過,廠商對智能電視市場前景則比較樂觀。長虹多媒體營銷公司總經理蘇子歡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說,1~5月,長虹智能電視銷量已占總銷量的13%左右,全年有望達到30%,因為下半年長虹推出的機型大部分都是智能電視,且智能和3D兩種功能是疊加的。
海信集團在智能化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海信的智能化戰略將以智能化為‘靈魂’,統一推進旗下多媒體、通信、家用電器、智能交通、地產等全系統智能化。”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說。
另外一個智能產品——智能手機今年也將得到快速發展,賽諾市場研究公司副總經理鄧奎斌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1~5月智能手機已占中國手機市場的25%,全年達到6000萬部沒有問題。
但是,在智能電視、智能手機等產品熱銷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
北京中怡康時代市場研究公司市場總監彭煜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說,國內對智能電視的定義還沒有最終確定,所有嚴格意義上的銷量統計還沒有展開。奧維咨詢機構總經理喻亮星也表示,當前互聯網電視銷售占比大約為27%左右,針對智能電視的統計還未進行。
據了解,國家有關部門正在制定有關智能電視的相關標準,對于當前市場上廣泛炒作的智能電視概念,廠商應該給消費者一個明確的解釋。
實際上,在智能電視領域國內企業還沒有自己的操作系統,一味地采用谷歌Android系統,且應用商店和應用程度嚴重缺乏,將制約該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在智能終端上,目前國內企業采取跟隨策略意圖很明顯。除了智能電視之外,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上也很難獲得核心競爭力。據了解,高端智能手機幾乎被蘋果、谷歌、三星、MOTO等占據,國產手機并沒有借智能手機而崛起;在平板電腦領域更是被國外品牌一統天下,盡管聯想、華為等也都發布了自己的平板電腦。
其實,國內彩電廠商已經意識到這些問題。5月6日,TCL、海信和長虹成立了中國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聯盟,致力于制定智能電視應用程序商店技術標準、智能電視互聯互通應用規范標準以及智能電視操作系統技術規范標準,后續還將逐步制定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各種智能多媒體終端技術標準。
另外,相對國內廠商對智能電視的熱炒,三星、松下、索尼、LG等日韓企業在中國市場推智能電視卻足夠冷靜,今年它們反倒是把互聯網電視作為重點,并且與百視通、華數等內容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值得國內企業深思。
當然,對于消費電子產品智能化的趨勢,一些國內企業似乎也表現出足夠的理性。蘇子歡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說:“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今后廠商應該開展電視機、手機和電腦之間的三屏互轉的研發,將賦予智能電視更多功能,這是中國彩電業3-5年,甚至10年的長期計劃。當然,這需要作為彩電制造商的長虹加強與電信、廣電運營商合作。”
延伸 不可或缺
廣州歡網是終端制造廠商向內容服務領域延伸的一次嘗試,這家由TCL、長虹以及一家投資公司共同組建的內容服務企業,定位于為三屏終端互動服務和運營科技的研發,目前已與華數、東芝、聯發科技等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為電視、手機、個人電腦、機頂盒等終端設備提供互動功能體驗。
除了個別終端制造廠商單獨建立自己的內容服務平臺外,其他大部分企業則選擇了與內容服務商緊密合作的方式。創維集團除了自己建立的酷開網之外,今年還與南方傳媒集團、優朋普樂等內容提供商開展互聯網電視、智能電視服務;海信與樂視網、康佳與百視通等也都加強了與內容服務商的合作。
其實,百視通由于擁有IPTV、互聯網電視等牌照,今年上半年最受終端產品制造企業的青睞。除了國內彩電企業之外,三星、聯想、中興等企業也把百視通作為內容合作伙伴,其中聯想還與百視通成立合資公司,為打造智能電視、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全終端做支撐。另外,杭州華數也是緊隨百視通之后又一香餑餑,松下、LG等日韓廠商把其作為內容合作伙伴。
今年上半年,除了終端企業向內容領域延伸之外,黑電企業向白電領域延伸、終端制造企業向上游發力也很明顯。創維是今年彩電企業當中盡力“洗白”的一個,除了戰略性增持志高股票之外,還著力打造南京白電產業基地。創維集團董事局主席張學斌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說,創維的白電業務目前只定位在三四級市場的中高端,先推進洗衣機、冰箱,最后發展空調。
除了跨界延伸之外,今年上半年消費電子行業向上游延伸也集中發力。京東方在北京的8.5代TFT-LCD面板生產線已于6月底投產,華星光電在深圳的8.5代線也將于8月初投產,而三星在蘇州的7.5代線正式奠基,友達光電在昆山的8.5代線已獲批。
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鐘燦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說,今年中國大陸兩條8.5代線投產將基本確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韓國在TFT-LCD面板市場上三足鼎立的局面。如果中國大陸規劃內的TFT-LCD面板線全部投產,將會根本扭轉液晶面板依賴進口的局面。2009年中國液晶面板進口額為350億美元,2010年為470億美元,僅次于集成電路和鐵礦石,今年有可能突破500億美元。
除了高世代液晶面板之外,松下在上海建設的第二個等離子(PDP)面板工廠也已經奠基,長虹3D PDP面板正式下線。這也預示著我國等離子產業也在加速向上游延伸。而且,今年1-5月份等離子電視銷量增速超過了液晶電視,這進一步增強了等離子電視陣營的信心。
擴產 量需而出
家電下鄉、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等國家惠民政策帶動了家電市場需求快速增長,也助長了企業產能擴張,今年上半年主要家電企業特別是白電企業都加大了增產的馬力。
從去年開始,海爾分別在重慶、合肥、沈陽建立冰箱生產基地,年總產能已達到600萬臺,又在佛山建立洗衣機生產基地,將形成年生產300萬臺滾筒洗衣機的能力。
美的在合肥、南沙、荊州也擴大了冰箱產能,未來5年其冰箱年產能將達到2500萬臺。小天鵝在荊州、無錫、合肥三地擁有洗衣機生產基地,洗衣機總產能有望突破2000萬臺。美的在邯鄲、格力在武漢、奧克斯在南昌、格蘭仕在滁州等地將建空調生產基地,未來5年我國空調產能將接近2億臺。
此外,TCL集團宣布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投資5.6億元建6條液晶電視生產線和4條背光模組整機一體化生產線;長虹也計劃擴大其液晶模組生產規模。
但是,在家電廠商紛紛擴產的同時,市場需求卻出現了減緩跡象。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全國共銷售家電下鄉產品328.8萬臺,同比下降31%,實現銷售額87.2億元,同比下降12%,而5月共銷售578萬臺,同比僅增長0.9%,家電下鄉政策對市場的刺激作用呈現遞減跡象。
根據DisplaySearch對第一季度數據監測顯示,全球平板電視出貨量同比下降了29%,增速僅為9%,預期今年全球液晶電視銷售量僅將達2.1049億臺,較該機構先前預估值少了600萬臺。DisplaySearch在2011年第一季曾預估今年全球液晶電視銷售量為2.1682億臺。
專家指出,隨著國家相關鼓勵政策的陸續退出,家電產品市場可能會遭遇一個低谷期,而且受歐美發達國家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國際市場短時間內也很難全面復蘇。在這種背景下,國內家電企業盲目擴產有一定風險,下半年在市場策略上需要做適當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