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內標簽市場之應用現狀分析及展望
發表時間:2007/9/6 瀏覽:15261
所屬專題:模切加工專題 標簽:模內標簽
“模內標簽”在包裝業已不是太新奇的名詞了。雖然就東亞地區來說中國大陸的模內標簽市場較鄰近的臺灣地區、日本、韓國起步晚一些(日本早在 1992 年就已開始),但是,在大陸地區市場的應用領域和發展趨勢卻是相當獨特的。在此提供 YUPO 公司最近五年來推廣模內標簽的感受以作市場參考:
從潤滑油市場開始
分析世界范圍(包括歐洲、美洲、大洋洲及亞洲)模內標簽的先例,一般而言家用化學產品和食品領域往往最先開始使用模內標簽,然而在中國,尤其是華北、東北地區,由于不干膠標簽無法適應氣候的變化易從產品上脫落,所以擁有同樣印刷效果并且不會脫標的模內標簽自然成為寵兒。此外,也可減少偽造產品包裝的問題,實為一石二鳥之策。
漸入日化市場
從模內標簽引入中國至今已有 5 年多的歷史,依照其他國家的經驗,日化是各公司做模內標簽推廣垂涎的目標,在華南及華東地區也有應用的實例,可是基于以下因素造成國內模內貼標在日化領域遲遲無法迅速擴大。
1.成本問題
國內日化廠商眾多,彼此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他們對于成本非常敏感,因此考慮到采用模內標簽時的投資而持觀望態度。
2.產品層次問題
國內日化產品對外觀的要求參差不齊,只有為數不多的高端產品適于模內標簽(如凹版印刷,燙金等工藝),另外一些產品雖然數量可觀,但利潤較薄,對標簽要求也比較低,所以采用以紙為基材的不干膠或兩色以下絲網印刷標簽的較多。
3.模內標簽配合廠商采取消極態度
日化包裝領域,終端用戶對模內標簽的認識已經大幅度普及,然而在與配合廠商(成形,印刷)討論時,配合廠商往往對設備的投資采取消極態度,導致日化領域的終端用戶也抱著“先看看別家如何”的態度。
食品用途的期待與不安
就數量及種類而言,食品用途是模內標簽的最終目標,模內標簽的以下特征使其成為食品包裝的常客。
1.衛生方面
模內標簽是膜片(例如 YUPO 模內標簽是聚丙烯的構成),這樣免除了用戶對紙標簽容易撕破、掉標和掉紙粉等影響食品衛生之顧慮。
2 、商品價值提高
由于模內標簽不會有表面破損或脫標等現象,在冷凍或煮沸之時同樣保持著標簽的基本性能(例如商品有效期限,成分或使用方法等說明)可提高商品本身的價值并提高終端用戶的形象。
盡管如此,以目前情況而言在中國國內將模內標簽應用到食品領域還是有難度的:
1.低價商品為主流
普遍來說,中國內陸的食品依然是以低價商品為主,一般消費者對食品外觀包裝的要求還在口味及價格之次。
2.PP 或 PE 容器僅占少數
承襲以前的消費習慣,鐵罐、玻璃瓶還是食品容器的主流,塑膠容器類特別是目前較多被模內技術采用的 PP 或 PE (二者皆為可再生利用,并且不會產生有毒瓦斯之環保容器)材料依然是少數。
模內標簽在食品方面的推展依然需要終端用戶對他進一步認識、消費者對包裝要求的提高,再加上配合廠商(成形、印刷標簽制造商)的共識才能有突破性的發展。
下面我再同讀者共同探討國內模內標簽所面臨的問題以及未來的發展:
一、市場尚處發展階段
由于中國市場的特殊性,標簽領域目前還是處于“兩頭重,中間輕”的狀況也就是說,低檔次標簽占據大量消費市場(例如:食品市場,一部分的日化市場),高檔次、高利潤標簽只占有中低量消費市場(例如:工業用途,部分的高級日化市場),在模內標簽最能夠發揮優勢的中、高檔市場,以國內消費意識形態來看,尚處于發展階段。
舉個例子來說,不干膠標簽和模內標簽的塑料膜基材用途極為廣泛,含蓋了日化用品、家電、玩具、電池、油品、輪胎、汽車工業等領域。根據調查,目前中國的用量大約只有 500 萬平方米,低于整個不干膠市場份額的 10% ,遠遠低于先進國家的 30% 。
二、模內標簽供應鏈尚未成熟
“模內標簽供應鏈”即指“材料供應商 印刷商 成型商 最終用戶”
1.材料供應商
材料供應商對于多變的市場發展方向都尚未充分掌握,在供貨的穩定性、技術支持以及售后服務方面都還有待加強。
雖然在材料的選擇上品種已有增加(例如:較薄的 80µ 或透明的 75µ 等),但幾乎都只局限于 PP 或 PE 容器上,而食品行業使用較多的 PET ,或汽車、電子行業使用較多的 PS 、 PC 都未上市。事實上,真正數量的模內標簽應用市場都會涉及 PET 、 PS 或者 PC 容器。
2.印刷商
標簽市場,尤其是不干膠印刷的競爭日趨激烈,許多有遠見的印刷企業已經開始接觸并生產模內標簽,但是畢竟模內標簽材料不同于不干膠材料,使用初期時往往會遇上靜電過大、套色不準、模切收紙不順等問題。除此之外,模內標簽最大的特色就是成型 / 貼標一步到位,所以標簽本身的靜電光滑度、清潔度、油墨附著力、模切精確度等都和成型過程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3.成型商
成型在模內標簽工藝中占著很重要的地位,從樹脂、色母的選擇、樹脂流率、成型溫度的控制到成型環境的恒溫清潔以及包裝等對于“非模內標簽”不需要或是不太重視的許多條件,在使用“模內標簽”時都變的極為重要。
例如,“非模內標簽”對標簽及容器的熱收縮率并無嚴格的要求,但是對模內標簽來說卻非常關鍵。 PP 材質的熱收縮率( 10~25 × 10³in/in )和 HDPE 熱收縮率( 15~40 × 10³in/in )之差距就可能是氣泡、桔皮,甚至是容器變形產生的主要原因。
三、成型設備供應商的配合
尚屬于起步階段的模內標簽,除了上述供應鏈企業的努力之外,兩者之間的相互配合也是非常必要的。
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是筆者發現不論是模內貼標機還是成型機(吹瓶機)廠商基本上只對成型商提供服務,與印刷公司或是原材料供應商在技術上的交流和溝通較少,這種情況下,當成型產生問題,尤其是原因不易確定時,往往無法及時解決,而需要成型商和各個供應商(設備、標簽、材料等)逐一聯絡,造成其公司本身的損失,更波及到對最終用戶的供應,這對模內標簽的推廣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
展望未來
筆者在某些發表會上也多次提過,模內標簽在六大裝飾方式(不干膠、熱轉印、絲印、冷膠、熱收縮膜、模內標簽)之中,一般而言,模內標簽占有率可達 10% ,對此,預計中國市場今后會遇到如下之情況,
1.消費者意識的提高帶動了商品包裝檔次之提升,進而使得包含模內標簽之內的高品質裝飾方式更有發展空間。
2.為了迎合消費者的要求,以及更趨激烈的同業競爭,用戶企業對供應商的要求也對隨之提高,促使供應鏈各環節開發及采用類似模內標簽等新技術的需要迫在眉睫。
3.世界各地的標簽供應鏈企業將繼續在中國國內投資生產,將國外的生產技術及消費經驗帶入中國,模內標簽則是其中一項既成熟又可降低成本的重要強項。
4.受國內外綜合因素的影響,國內模內標簽供應鏈僅是發展初期的情況將會有明顯的改變。對標簽印刷的要求提高、成型技術環境的改善、設備廠商與各環節的交流,這些變化將不僅僅表現在模內標簽領域,對于整個包裝行業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幫助。筆者深信也期望模內標簽的發展能夠成為中國包裝技術在提高國際競爭能力上的一個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