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魅族、金立等手機品牌中國市場出貨量大降
發表時間:2018/11/24 瀏覽:7397
所屬專題:行業熱點 標簽:三星 魅族 金立
市場研究機構賽諾給出的數據顯示,三星第三季度在中國國內手機市場銷量為123萬部,同比相比大跌39%,并且市場份額已經降到可憐的1.1%。
魅族的份額為1.8%,銷量為189萬部,同比大跌53%;
金立今年第三季度僅賣出71萬部,同比大跌72%。
按照整個統計來看,目前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中,華為、小米、OPPO、vivo和蘋果這五家共占整個市場份額的80%以上。目前三星的1.1%市場份額相比他們巔峰時期的20%,已經下降了近九成,想要在如此激烈的市場內,上演逆襲對于三星來說近乎不可能。
4G紅利出盡 中小手機企業遭遇“寒冬”
以華為等手機為代表的一些國產品牌,通過創新和品質,實現逆勢崛起,擠壓了蘋果、三星等國際品牌的市場份額。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手機行業也開始進行大洗牌。從2017年開始,手機品牌拉鋸戰打響,一些中小手機企業的日子不好過了。
趙志強,是深圳一家手機生產企業的負責人,他們主要為一些中小品牌手機企業代工。年底,他們迎來了一年中最忙的時候,趙志強經常會到生產線上去看一看,抓住全年最后的幾個月來沖刺全年的生產任務。趙志強表示,今年手機的訂單并不太理想,完成任務還是有一定的壓力。
深圳市世鼎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趙志強:以往生產線開到十條,現在開到差不多七條線左右。今年整體的量會下降一些,訂單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品牌上去了。
2014年被稱為手機行業發展的分水嶺,小米、華為等帶動下的互聯網手機模式,讓手機行業充分分享了4G紅利,手機行業的新入局者達到了歷史新高。然而現在,雖然在全球前六大智能手機廠商中,國產廠商已經占據4個席位,但幾大國產品牌手機廠商同時發力,也讓一些中小品牌手機市場份額進一步萎縮。中小品牌手機廠商的訂單不足,似乎也在預示,手機行業將近十年的紅利周期結束了。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1-9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3.05億部,同比下降17%。
業內人士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國的手機已經實現了全部換代,特別是從4G開始,大家全部換了手機。那么,進入4G特別接近尾聲的時候,大家再去換機的動力是不足的,同質化比較嚴重。
發力個性化布局物聯網 中小手機廠商謀“突圍”
中小手機廠商為了能在未來占據一席之地,紛紛尋找自己的細分市場定位。在消費升級的趨勢下,越來越多的中小手機廠商開始發力個性化的手機市場。同時,隨著5G技術商業步伐的加快,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正在離我們越來越近,站在互聯網浪潮上的手機廠商們也紛紛布局物聯網。
陳勁,是深圳一家手機企業的負責人,針對近幾年國人出境旅游市場不斷增長的趨勢,他們花了多年的時間開發出了一款針對出國旅游市場的翻譯手機,沒想到一推出就受到市場的歡迎。
糖果翻譯手機首席執行官 陳勁:從銷量數據上看,內部來看比原來的同價位的產品銷量大了3到5倍。不是說二線品牌或第二陣營沒有機會,但必須要有更鮮明的產品特色和更聚焦的產品定義。
屈偉,在手機行業打拼了十多年,從代工到自創品牌,深深體會到手機行業競爭的殘酷,去年開始他們將所有精力轉向給女性奢侈手機細分領域,產品一推出就接到大量的訂單。
麗鉑塔手機首席執行官 屈偉:每月大概有兩三千臺,但是像這幾天每天都是幾百臺銷量,而且基本上是斷貨狀態,所以要加緊生產。
除了尋找越來越細分的市場,越來越多的中小手機廠商以手機為入口,打造品牌共生物聯網的新生態。莊曉豐所在的公司,由生產單一的功能手機、智能手機生產業務延伸到移動終端、可穿戴設備、物聯生態等多元化的業務,年出貨量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