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究竟能在一部iPhone上賺多少錢
發表時間:2018/4/26 瀏覽:9831
所屬專題:蘋果專題 標簽:蘋果 iPhone
自從蘋果公司依靠iPhone壟斷全球高端智能手機市場之后,在營收和利潤上就幾乎是開啟了一騎絕塵模式。
諸如蘋果此前發布的2018財年第一財季財報數據顯示:蘋果公司第一財季凈營收為882.9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783.51億美元增長13%;凈利潤為200.6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78.91億美元增長12%,蘋果的這種驚人的營收與利潤表現,iPhone自然是其最大助力因素。
在此,也讓一個問題變得愈發受人關注:蘋果在一部iPhone上究竟能賺多少錢?
在談這個問題之前,先來看業界常見的一種錯誤的計算方式:
在計算iPhone利潤的時候,我們國內發明了一種非常新奇的方式,即以“產品市場售價—物料成本=利潤”的模式。
在每次新款iPhone發布之后,這套理論就會大放異彩。諸如此前的iPhone X,在其發布之后,國外知名數據研究公司Techlnsights給出了iPhone X的硬件成本報告,數據顯示:iPhone X64G版本的硬件成本為357.5美元;256G版本的元器件成本價格可能在417.25美元左右。
而在國內市場之后,許多人就立刻將此報告顯示的物料成本帶入了iPhone X在國內的市場售價(64G版8388元、256G版9688元),進行一個簡單的運算,就得出iPhone X的毛利率高達60%以上,每出售一款iPhone X就能獲得高達幾千元的利潤這樣聳人聽聞的結論,并以此大呼蘋果暴利。
但這種僅以物料成本的加減法來計算利潤計算方式,事實上明眼人都能看出,這是一種極為不科學的計算方式。
一個非常非常簡單的道理是:把一款iPhone的所有物料給你,其他廠商能造出一款一模一樣的iPhone么?事實上是并不能,所以計算產品利潤,顯然也不能依靠簡單的物料成本計算方式。
對于一款產品的最終利潤計算而言,正確的計算方式,至少得計算這款產品的設計成本、研發成本、渠道成本、物料成本、管理成本、人才費用、系統研發成本、推廣營銷成本、稅金等等,要把這些因素扣除之后,才能算得上是這款產品的最終利潤。
那么在扣除這些之后,一款iPhone的利潤還能有多少?
坦率來講,我們并不知道一款iPhone利潤的具體金額。在蘋果的財報中數據中,我們能夠看到的數據是,蘋果的整體利潤率一般在38%左右浮動,而并沒有單列iPhone的利潤。
但對于蘋果利潤絕對貢獻者iPhone而言,我們還是可以通過業界相關統計數據,來對其一款iPhone大概能賺多少錢做一個大概預估。
諸如此前市場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發布的報告顯示,在過去的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行業的總利潤為537億美元,而蘋果僅靠iPhone就拿走了其中的449億美元,占到了整個行業利潤的79%。
而透過這份數據,結合2016年蘋果智能手機的全球銷量,我們可以做一個大概的計算。
從蘋果當年的財報數據來看,2016年蘋果共對外銷售了2.1億臺iPhone智能手機。以此計算的話,我們可以大致得出,2016年蘋果每出售一部iPhone,其利潤大概為213.8美元左右。
而這個數據,與市場調研Counterpoint公布的數據有著一定的一致性,此前市場調研Counterpoint公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各手機廠商的利潤數據顯示,蘋果手機單臺的利潤達到了151美元。
綜上,我們能夠得出的一個大致結論是:iPhone的利潤相對于其他廠商來說,的確是要高很多,但是有些媒體僅僅以物料成本與售價相加減的計算方式,用以嘩眾取寵的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