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迪科:標簽印企要靠反應速度和技術創新
發表時間:2017/4/7 瀏覽:9356
所屬專題:代工廠專題 標簽:標簽 美迪科
Brenton Barrett先生從業經驗豐富,不僅曾創建過一家標簽印刷企業,還于2001~2006年擔任過澳大利亞標簽協會的主席,現在作為美迪科亞太區總裁,也領導他的團隊在中國市場已進行了多年的開拓。
既是北美標簽協會主席的代表,又曾經擔任過澳大利亞標簽協會的主席,對于標簽協會該如何為企業服務,Brenton Barrett先生非常中肯地給出了自己的建議。他認為協會最需要全心全意去做的就是為會員提供詳盡的行業資源,讓會員們清楚地知道他在這個行業里的綜合實力和擁有各項資源,有沒有與行業同步。例如美迪科這樣的大型跨國公司,可以判斷自己在整個行業里面處于什么樣的地位,目前行業的發展趨勢如何,這是大公司的優勢;但一些中小型的公司由于缺乏相關資源,就沒有這個判斷力,這個時候協會如果能向它提供一些行業信息,對于它們來說就是強有力的支持。另外,協會需要整合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資源,比如論壇就是整合資源的一種體現方式,這能讓會員更多地受益。第三,協會要更好地利用網絡平臺,給中小型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去了解行業創新的進展,同時認識更多的終端客戶。
為什么這么晚來到中國
美迪科是一家北美上市公司,在全球擁有47家工廠,5000多名員工,全球年銷售額約十億美元,今年已迎來一百歲生日,但美迪科2011年才來到中國。關于為什么來的這么晚,Brenton Barrett先生笑著說:“我們也認為來的太晚了,這和公司決策層核心靈魂人物的想法是息息相關的。美迪科在美國早已是最大的標簽印刷企業,但10年前卻從未將視野放到美國以外的地方,直到2007年收購了澳大利亞的collotype公司。對于美迪科而言,這是一個突破性的收購,因為collotype本身已經是一家跨國公司,并擁有一批具有豐富管理經驗的優秀人才。在收購之后,兩家公司的管理層開始融合,美迪科也自此開啟了跨國發展之路。確切地說是從2009年開始,七年的時間,美迪科從一家全球產值兩億美元的公司,發展至今天十億美元的規模,而在之前93年的發展歷程中,只是零到兩億的跨越。這種驚人的快速增長,完全取決于決策層發展思路的轉變。”
壓力大就應該是常態
近兩年,中國標簽行業開始感受到一些發展壓力,競爭越來越激烈,成本上漲、低價競爭困擾著企業的發展。但Brenton Barrett先生卻認為這并不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就像他在論壇中分享的那樣,這種情況在北美標簽市場已是長期存在的,只不過中國標簽行業在過去幾年里發展變化太過強烈,讓標簽印刷從業者產生了較大的心理落差。早幾年中國的標簽印刷企業生意很好做,可以獲得較高的利潤,甚至還可以挑挑客戶,但是當行業逐漸成熟之后,這些就會一去不復返。在一個成熟的市場里,運營成本升高,低價位競爭,都會成為常態。對于美迪科來說,更大的挑戰反而是在人力資源的配置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Brenton Barrett先生介紹說:“首先,作為國際知名公司,美迪科本身也會吸引很多優秀人才的青睞;另外,利用跨國公司的優勢,美迪科會調配很多有經驗的人來給中國子公司做培訓,去輔助中國本土員工的成長。美迪科的核心管理目標是從最高管理層到員工都本土化,目前廣州分公司已經實現了這個目標”。
美迪科的秘密武器
華南地區一向是標簽行業的兵家必爭之地,各路諸侯云集,很多實力強勁的企業都發力于此,雖然俗語說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但是水土不服也是在所難免。美迪科是如何跨越這種障礙的呢?本土化固然是法寶,但反應速度和技術創新更是美迪科的致勝法門,“我們一開始接觸到的一些客戶,往往會認為美迪科作為一家外企,沒有那么靈活,比如今天給的文件,明天可以交貨嗎?或者要求把標簽材料從白色換成透明,能夠立即進入訂單狀態嗎?一般的外企做不到,甚至一些本土企業也未必能做到,但是美迪科可以。我們來中國的時間實在是太晚了,就一定要在服務方面,特別是反應速度方面做到極致。”Brenton Barrett先生感慨地說,“另外一個優勢在于我們的創新有強大的技術支持,國際最先進的資源都可以拿來應用,對于一些企業來說尚是創新的東西,在美迪科或許早已是成熟產品。我們要贏得客戶,就要做其他人做不到的,別人做到了我們則可以做到更穩定。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團隊,真的是竭盡所能去達到客戶的要求,這令客戶感到滿意。另外,對于美迪科來說,發展的核心從來不是快速地擴大規模,而是在發展的同時不斷完善。在中國這幾年的發展中,我們也注意到,很多國內企業只看重發展速度,而忽視了不斷完善這一點,或者說沒有像美迪科投入那么大的關注。”
對于中國標簽行業未來幾年的發展,Brenton Barrett先生認為,中國標簽行業應該還可以保持7%~10%的增長速度,對于全球來說這是非常高的增長率。當然,現在印尼和印度市場也增長得比較快,但是因為中國的基數非常龐大,所以這樣的增長速度已經是非常了不起了,這也就會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繼續到中國擴展業務。目前的經濟形勢對那些以出口為主要目標的標簽印刷企業可能會有些影響,但美迪科是專注于中國市場,所以還是非常有信心的,雖然整體增速慢了下來,對美迪科本身的增長卻不會有過大的影響。“對于中國市場未來持續增長的信心我們從來沒有動搖過,美迪科在中國一定會有第二家、第三家工廠,而且現在基本上已經做好了開第二家工廠的準備。去年我們還增加了對廣州工廠的投資,設備投資金額大概有人民幣2500萬元。2017年我們的業務目標是比今年翻一倍”,當被問到未來的期望,Brenton Barrett先生如是說。
中國標簽印刷企業的規模小微居多,水準也是參差不齊,像美迪科這樣的規模和水平,或許我們一時難以望其項背,但是他們的經營之道,對市場競爭既來之則安之的從容心態,值得業內人士學習。中國的市場很大,為美迪科這樣的外企帶來了機遇,也同樣會給本土企業發展的空間和機會,讓我們盡快適應新常態,為繁榮中國乃至世界標簽市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