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對大家以后轉型,或者是轉行比較有幫助,詳情如下:
(**)工業工程的基本觀念 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簡稱I.E.)是**門新興的工程科學。早在1881年左右,泰勒(Frederick W. Taylor)就已具有工業工程的觀念,但實際上工業工程這門學問卻在1920年代才開始,到二次大戰后才略具雛型。在國外,泰勒首先提倡「時學研究」,而紀爾布雷斯夫婦(F.B & Gilbreths)則為「工學研究」的創始人。(編注:有關時學工學的起源,可看另頁「工業工程的兩個小故事」**文。)直到1930年代他們的研究才受到大眾的重視,而正式成為工時學(motion and time study),如今工時學可說是工業工程的領域中*基本的**部分,也是傳統工業工程的基本觀念。 當初,工時學的定義是指對于完成**項工作的操作方法、材料、工具與設備,及其所需的時間,加以研究。而其目的在1.尋求*經濟有效的工作方法;2.進**步確認并規定因此所選定的工作方法、材料標準、工具規格及設備要求的理想標準;3.研究并制定工人完工所需的標準時間;4.訓練并切實實行新方法。
(二)工業工程的定義 美國工業工程師學會(AIIE)對工業工程的定義是:「工業工程是對人員、物料及設備等,從事整個系統之設計改進及運用的**門科學。它利用數學、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及技巧,并利用工程分析與設計的原理和方法,來規劃、預測,并評估由此及其有關系統中所獲得的效果。」 從上述的定義,讀者或許可獲知**個大概。概括而言,所有人類及非人類參與的活動,只要有動作出現的,都可應用工業工程的原理原則,以及工業工程的**套系統化的技術,經由*佳途徑達到目的。譬如工業工程中的動作連貫性分析(operation sequence),由于人類的任何**種動作都有連貫性,因此把各動作經仔細分析,分成**個個微細單元,刪掉不必要的動作,合并可連接的動作,以達到工作簡化、動作經濟、省時省工之目的。
(三)工程學與管理科學的橋梁 換句話說,工業工程就是銜接工程學與管理科學之間的**門新興科學。有人稱工業工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工程+…)×管理。 實際上,*簡單的解釋就是:工業工程是用工程師的手法去解決與工程和管理有關的問題。在工廠里,**個純粹研究制造的人和**個精于管理的人常無法溝通,此時就有賴工業工程師作橋梁了。
(四)與其它工程學有何不同? 那么,工業工程學與機械、電機、化學、土木等工程學有何不同呢?傳統的工程學,以「設計更經濟的系統」為目的。如:機械工程設計高效率之「經濟的機器系統」,電機工程設計「經濟的電路系統」,它們設計的對象僅以機器、設備為著眼點。而工業工程除了考慮機器設備之設計外,還包含了人的因素(human factor),而以結合「人、材料、設備等之綜合系統」為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