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周官》:“惟克果斷,乃罔后艱。”
看來,所謂的后日艱難,都是當初不夠果斷!
果斷是**個詞語,指辦事行動果敢決斷,不遲疑不優柔寡斷。也是佛學常見詞匯,修行人只把煩惱斷除叫做子斷,若連果報的身體也斷即叫做果斷。果,動詞,吸的意思。果斷,就是吸斷的意思。
放到創業的領域,“果斷”是**種**其難能可貴的品質。可貴到什么程度?可貴到可以決定公司生死的程度!
人的**生就是不斷的選擇和決策的過程,每時每刻我們都在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現在要不要起床,今天穿什么,早餐吃什么,今天要不要開車。。。雖然做決策是我們的生存必備技能,但是每個人做決策的方式和速度都不同,正是這種“決策方式”的不同造就了我們不同的人生!
不知道大家開車上班的時候有沒有**種體驗:
某**天,在***個路口趕上了綠燈的*后**秒,沖了過去,然后每個路口都趕上了綠燈,心情**其愉快,準時抵達辦公室,看到前臺MM也樂呵呵,看到女同事還開心地贊揚**把她的圍巾很漂亮,于是得到**個嫵媚的秋波作為回敬。。。
又**天,在某個路口由于**念之差錯過了綠燈,停了下來,然后發現后面的每個路口都是紅燈,甚至某個路口遇到了前方兩輛車追尾,**其倒霉,心情糟糕透頂。到眼看上班又遲到了,老板在會議室等急了電話催了好幾次。到公司車位也沒了,更是心急如焚,好不容易找了個地方停好車,上樓還摔**跤,進了公司看到同事也不開心,見了老板連忙道歉。。。
仔細想想,我們**天的心情狀態,可能就是在早晨的某**個細微環節被影響的,好的心情帶來**天的順利,糟糕的心情帶來**天的晦氣。
這是“蝴蝶效應”很好的詮釋,而蝴蝶效應的的“導火索”可能就是*初的**個小小的決策而已。每個人不同的決策方式造就了我們的大千**。人與人的性格不同也往往體現在決策方式的不同。決策方式的不同,可能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理性的成分和感性的成分比重、比如決策的速度、比如決策的**立性、比如決策的連續**致性等等。
今天要強調的是“決策的速度”十分重要!
**個執行力高的人**定是**個果斷的人。因為果斷的人就意味著ta可以連續做出快速決策,起床,穿衣,吃飯,開車,打電話,發消息,寫郵件,開會,做方案,追女友,購物,請客戶,安排旅行,吃飯送禮。。。
果斷并不等于“盲目”,也不等于“魯莽”。果斷并不能保證每**次決策都是正確的,但是在正確價值觀指引下的連續果斷決策可以*大程度地讓“結果”走向樂觀。那些由于果斷帶來的“錯誤決策”,如果有機會用“猶豫”的方式重新做**次,結果也未必正確,而且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連續猶豫的決策可能帶來更加災難的后果”。
所以說,“果斷”不是針對某**個單**的事件要求決策者需要拿出勇氣快速決策;“果斷”是決策者需要具備的“品質”,只有果斷成為決策者的品質,才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通過連續的果斷決策讓生活品質和工作結果越來越好。
**個投資人,遇到**個“優柔寡斷的資深人士創業”,以及**個“果斷的年輕人”,你更傾向于選擇哪個?
當然,現實的選擇題往往復雜得多,很多背景信息會成為決策的干擾。不過,優秀的投資人總是能夠看到問題的關鍵,找到價值的核心來做出判斷和決策。**個果斷的年輕人可以在不斷的連續快速決策中成長,錯誤的決策成為教訓,正確的決策成為經驗。而優柔寡斷的資深人士患得患失,在互聯網時代,速度就是**切,年輕人顛覆前輩的先例比比皆是。
**個創業者,遇到**個“優柔寡斷的大基金合伙人”,以及**個“果斷的小基金合伙人”,你更傾向于選擇哪個?
這個問題等于沒問,因為優柔寡斷的大基金合伙人可能很長時間都不會給這個創業者投資確認,而果斷的小基金合伙人可能當天就可以給出口頭條款。但是,很多創業者寧愿等著那個優柔寡斷的大基金合伙人某**天能夠拿出條款,因為小基金合伙人給的錢比較少,所以創業者猶豫了。。。
當然,這兩個問題問的太簡單了,現實卻是復雜的多,所以要求決策者綜合所有信息快速做出決策的難度更大。正因為難度大,那些擁有“果斷”品質的創業者才更加難能可貴。
果斷這種品質,也不是輕易就能有的,而且只有在正確的價值觀指引下的連續果斷決策才是真正致勝的法寶。這句話兩個含義:
1)如果價值觀錯了,“果斷”只會加速死亡! 2)果斷是持續的品質,**次果斷不叫果斷!
結合前面那個例子,如果你某天上班不小心吃了紅燈,前面的撞車耽誤了你等,你要做的是不要讓過去的任何事件影響你下**秒的心情,保持每個時刻決策的**立性,不要給自己任何“今天倒霉”的心理暗示,用更強大的心理暗示引導未來的心情,比如說“這個紅燈幫我當掉了**個被撞車的事件”,“前面的車撞了,幸虧不是我”。。。
*后再送大家**句話:
世上沒有**個偉大的業績是由事事都求穩操勝券的猶豫不決者創造的。——愛略特(英) @王利杰LE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