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控顯示一體化的趨勢給國內觸控顯示產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觸控顯示產業由之前的單一供給快速調整為“一站式服務”和“整體解決方案”的發展模式。其原因有兩個方面,其一,價格的不斷下探,只有整合才能確保一定的利潤空間;其二,適應國內手機,平板市場發展的速度和節奏。
“一體化”意味著TP和LCM將在一家公司完成貼合后,作為一個主件供應給終端客戶。目前無論是手機、平板,還是PC全貼合都以OCA(光學膠)工藝為主流。但是,從技術發展角度和價格走勢來看OCR(光學液態膠或稱水膠)貼合工藝都將是未來替代OCA工藝的一個發展的趨勢,尤其是TP和PC全貼合。
眾所周知,2013年某家觸摸屏廠商由于OCR貼合產品在終端客戶出現異常,被聯想罰款1億人民幣。使得整個產業OCR貼合幾乎全部停滯。行業內的人都知曉,此次被罰事件只是一個個案。如果整個行業都因噎廢食,那就有點反映過頭了。目前全貼合產品市場占有率已接近40%,且有從中高端向低端滲透的發展趨勢。然而受OCA材料本身特性及成本的影響,全貼合市場已經走到了一個急需轉型的階段。這一切是否意味著OCR工藝機會的來臨呢?如果真是這樣,那么誰來做第二個吃螃蟹的人呢?
目前市場上TP和LCM有兩種貼合方式:
一種是框貼,一種是全貼。框貼就是用雙面膠或雙面泡棉膠將TP和LCM貼合在一起,其優點是價格低廉,缺點是透光率低穩定性差,易出現牛頓環。主要為低端產品所選用。全貼合指用OCA或OCR將TP和LCM貼合,其優點是透光率高,穩定性好,缺點是工藝復雜成本高,主要為中高端產品所選用。
就全貼合來說OCA相比OCR有諸多優勢:
首先,是成本上的優勢。就拿10.1寸全貼合來比較,三菱OCA的材料成本為2美金每片,全貼合的成本為5美金每片。杜邦OCR的成本為1美金每片,全貼合的成本為2.5美金。OCA貼合成本是OCR貼合成本的兩倍。隨著尺寸的增加這個成本差距會越加的明顯。
其次,是光學特性上的優勢。同一款產品用OCA全貼后的透光率在87%~90%,而采用OCR全貼后的透光率在95%以上,OCR的透光率平均高出OCA的7%。
再次,是重工良率和重工效率上的優勢。OCA全貼合后需要經過脫泡,不良品需要經過熱拆解或冷拆解,拆解工序復雜,拆解再生良率在90%以下。OCR全貼合后不良品可隨線拆解,拆解簡單,拆解再生良率在95%以上。
最后,是材料供給渠道上的優勢。隨著iPhone6的上市及新一代iPad的即將推出,三菱全貼OCA被蘋果全包的消息已經不脛而走。大家紛紛將目光轉向了日立或3M,一時間全貼合OCA原材料成為了香餑餑。大家都知道,現有全貼合OCA市場上最成熟、最穩定的就是三菱、日立和3M三個品牌。以上三家產能有限,同時OCA裁切本身就是一個復雜,精細的加工過程,需要專業的設備和技術才能完成,其裁切良率在80%~90%。和OCA相比OCR則基本上不受供應渠道上的限制,甚至已經國產化。
雖然和OCA相比較OCR有很多優勢,而且隨著產業的發展,降價的趨勢會使得很多全貼合的廠家會走向虧損甚至倒閉。但是OCR仍舊沒有被大規模的推廣起來,個人人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缺少行業信心和機會。上述觸摸屏廠商被聯想罰款1億人民幣的事件不但使其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更使得當時OCR貼合在國內快速發展的態勢戛然而止。時至今日,大家都會人為OCR材料不成熟,技術不成熟,所以都會選擇相對成熟的OCA來做全貼合。
第二,設備和工藝技術方面的因素。目前市場上OCR設備涂布方式有很多種,但都不外乎針筒點膠。其缺點是膠層厚度及用量很難精準控制,溢膠導致的清潔費時費力,嚴重影響工時和產能。
就整體而言,除了上述觸摸屏廠商之外,整個行業對OCR全貼合都是缺乏實戰的經驗。但是其在OCR全貼的設備改造,工藝技術應用上,已經非常的成熟。而且近期此家觸摸屏廠商已重啟OCR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