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
電子膠粘材料
電子膠粘材料是工業膠帶的一種。主要原理是在各類基材之上涂覆各類膠粘劑生產出成卷的成品。大體上可以分為內部功能性器件和外部功能性器件。內部功能性器件用于替代傳統金屬螺絲、散熱片等零部件實現消費電子產品內部零部件間的絕緣、粘接、緩沖、屏蔽、導電等功能的高分子薄膜、膠帶、泡棉、銅箔等。外部功能性器件用于對消費電子產品外觀進行美化、觸控、防護等功能的銘牌、觸摸板、顯示屏面板等。
電子膠粘材料產業鏈
一般由涂布廠商購買膠水,被涂原材料,基材進行加工。通過涂布、干燥、卷取、包裝等工藝制成成品后成卷,交給下游模切企業做模切等定制化加工,然后供應給電子設備代工廠裝配到電子產品中。產品下游主要應用于例如電腦、手機、液晶面板等,如圖一所示。
隨著下游行業的不斷發展,功能性膠粘材料的需求也在不斷升級變化。消費電子產品向輕薄化、智能化、無線化方向的發展,其對相關膠粘材料的需求層出不窮。既有用于屏蔽、絕緣、隔熱、耐高溫、防靜電、防水的,又有各種PET保護膜、PE 保護膜、硅膠系列保護膜、高粘系列絕緣膜、高透明系列絕緣膜、其他特種電子膠粘膜等。電子粘膠材料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趨勢:該市場專利技術和市場控制權掌握在國外少數大型企業手中。代表企業有:美國3M、杜邦、PORON;德國TESA;日本NITTO、TORAY、三菱;韓國SKC 等。全球消費電子產品的組裝加工向中國轉移趨勢十分明顯,為了降低成本,擴大市場份額的壓力,眾多品牌廠商的采購渠道趨向于本土化。這給國產膠粘材料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例如華碩與宏基近年來加大國產元器件的采購比重,因此在價格戰上更勝一籌。相信今后這一趨勢會更明顯。
市場規模
整個膠粘行業在我國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其中中高端膠粘產品隨著技術轉移和下游產品國產化的加劇,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長。在電子膠粘行業,通過下游的模切行業和終端消費電子產品行業的測算便能了解對應的上游原材料行業的規模。具體數據請關注模切網2014年模切行業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