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是一場戲,那么我就是最真誠的演員。”春節過后,本土智能手機廠商魅族的“神秘”創始人黃章2月8日重回公司上班,在對員工講話時如此開場。
在此之前,38歲的黃章搬回家里上班不問公司具體運營,只管產品設計已經多年,大部分魅族員工很久未見過黃章本人。
神秘、低調,從不接受采訪,作為一家科技公司創始人,黃章顯得非常另類,加上魅族的粉絲文化培養和經營,使得黃章在粉絲眼中魅力十足。但如今的智能手機行業的競爭以及魅族公司遇到的問題,使黃章必須重新站到前臺。
承認錯誤認識資本
“為什么外面的世界那么精彩我卻融不進去,是因為我之前一直不是那么理解這個社會,不是那么認同這個社會。但是今天我覺得,作為社會的一員,我有責任多多少少改變這一切,營造更大的共贏,所以我決定重新站出來。”黃章在上述內部講話時稱,自己由于熱愛產品更愿意享受單調的生活,而忽略了公司運營的具體情況和員工的感受。
2007年魅族從一家MP3的公司轉型做智能手機,從一開始,黃章就是堅定走蘋果創始人喬布斯的路線,依靠產品說話,走簡潔的精品路線。魅族也是最早開始經營粉絲的手機企業。2012年魅族在北京水立方發布智能手機MX2,這款手機超越了當時其他競品推出的機型,也提升了魅族的知名度,并取得不錯的銷量。
但接下來的一年多,手機行業紅紅火火的發展與魅族的頹勢形成了鮮明對比。魅族的工匠精神打造的精品手機卻未必帶領公司進一步開疆辟土,反而小米、華為、聯想、中興等競爭對手用互聯網文化營銷的方式實現快速放量。除了產品外,手機企業需要比拼的營銷、品牌、理念甚至價值觀,在這背后,強大的資本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魅族至今還是黃章全資控股的企業,依靠自身一步一步發展雖然不缺錢,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錢少是很被動的。對于魅族不搞資本運作,黃章也承認當初確實不太看得懂資本運作,利潤分享只停留在勤勞致富的思路,在智能手機競爭激烈的今天,繼續依靠有限的利潤來獎勵分配,對于企業和員工都是輸家。
黃章說,他曾經對資本、期權有錯誤的認識,“股票分給員工,我也不上市,怎么變現呢?現在看來這種想法完全是錯的,只要人家看好你,你的股票就會不斷升值,賣給誰都要。”
“多家資本有意”
“從今年開始,我將非常有信心地帶領大家、帶領公司創造更加飛躍發展的一個時代,我們會適當地融資,主要的目的是為了推行員工股票期權制,其次是讓市場部有更大的資源,可以加大市場推廣的力度,還有就是引進更多更多的人才。”黃章稱公司要設立負責融資的副總裁,已經有多家資本對魅族有意。
黃章稱,首輪的融資應該不會超過10億元。他還擔心融資少了資本不樂意進入。之前有傳聞稱,格力和中興通訊均對投資魅族有興趣。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和黃章私交甚好,兩家企業同在珠海,為傳聞增加了一份真實性。
據黃章透露,下一步魅族在引入投資人之后,將加大市場推廣力度,豐富產品線。“如果我能早點回來,也許收購MOTO的就不是聯想,而是我們。現在市場部為了進入美國市場絞盡腦汁,為了吸引人才、宣傳品牌,如果我們收購MOTO,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了。”黃章說。
黃章認為,魅族最大的競爭力是“魅力”,這種“魅力”其實就是他人對你現有實力以及未來潛力的認可。“魅族沒有什么不可以改變的,只要改變之后能讓魅族變得更有魅力。”黃章稱市場推廣不再是叫賣式,僅僅在媒體上大肆覆蓋正面廣告還是不夠,要結合產品來推廣品牌理念,這種推廣本質上是一種社交,是實際產品及價值觀與社會大眾的共鳴。
此外,黃章還釋放公司要國際化,未來將在美國設立研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