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人、更名、整頓業務,富智康(原富士康國際)在經歷了上市7年來的最大虧損紀錄后,終于有了轉機。
富智康近日公布的截至今年6月底的中期業績顯示,期內富智康營業收入為24.8億美元,凈利潤為1765.9萬美元,而去年同期則虧損2.26億美元。
“手機行業的價格已經相當透明,并且一些新興的手機品牌正在崛起,代工廠應該在這上面挖掘更多的機會,而不是抱住以往的大客戶。”科通芯城負責人朱繼志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產品變化的速度變快,周期變短,這勢必把壓力和風險傳導到產業鏈的上游去,這是代工企業的風險。
扭虧為盈
公告顯示,上半年富智康亞洲區銷售收入增長至14.44億美元;歐洲的營收增長至5.6億美元;美洲區則出現下滑為4.72億美元。不過,三大區域今年中期全部顯示為盈利,其中亞洲盈利為9520.3萬美元,歐洲為838.6萬美元 美洲為4149.9萬美元。
富智康表示,盈利增加主要是產能及營運效率提升等,令毛利率改善所致。“客戶間的市場占有率重大變動將持續,該公司將須投放時間及精力開發新客戶以及制造其他流動裝置的新業務。”
而在此前,由于客戶本身市場份額的下降以及產品激烈的競爭,使得富智康的業績也同樣不理想。從2008年開始,它的營業額和凈利潤就不斷下滑,當年凈利潤只有1.21億美元;2009年,這一數字跌至3900萬美元,到2010年更是第一次虧損達2.183億美元。情況直到2011年才有些好轉。
而在今年3月份,富智康發布2012年全年業績,全年凈虧損3.164億美元,這創下了公司自上市以來的最大規模虧損。
增加客源降低風險
“富智康正進行客戶分散,預料效果將呈現。”摩根士丹利認為,上半年,索尼為富智康貢獻30%以上的營業額,華為貢獻約15%,諾基亞及摩托貢獻的營業額分別跌至10%。另外,富智康正接觸8~10個中型客戶,以推動營收及減少波動性。富智康在塑料方面的專業技術,意味其將為蘋果的低成本iPhone供應塑膠外殼,這將貢獻富智康下半年營業額約10%。
事實上,在經歷巨額虧損后,富智康在爭取新客戶上的確表現積極。
此前臺灣電信服務運營商“大哥大”發布的一款自有品牌手機就是富智康代工的,這是其第一次為臺灣本地運營商生產自有品牌的手機。公開消息顯示,小米手機、魅族手機等本土品牌手機都交給富智康代工。
富智康表示,公司致力于開發新客戶,尤其是中國大陸,力求客戶基礎多元化。此外,為了讓公司重回正軌,富智康此前已經內部啟動了一系列的重組改革,包括搬遷廠房、拓展新客戶、管理層更替以及公司改名等一系列動作。
據記者了解,從2011年至今,郭臺銘已經換了三任富士康國際的負責人。而在今年1月份才接班的現任負責人童文欣與前兩任不同,并沒有電子行業的多年背景,而是從事了20年的投行和財務工作。業內分析,這或許是郭臺銘希望先從財務指標重獲投資者信心的計策。
童文欣在接任后即表示,公司營運模式將由單純的手機制造代工,延伸到設計、制造、渠道,并且嘗試建立反應更迅速的較小團隊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