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去年智能型手機同業間競爭變得激烈,不只是中階與入門款手機,想辦法降低高階機種的成本,也是手機品牌廠可以執行的方向,例如變更光學、機構零件設計,或是納入新的供應鏈等,透過旗艦手機的變更設計來有效降低成本。
舉例來說,今年新推出的某款旗艦級智能手機,其相機鏡頭的畫素就由800、1300萬畫素的高階主流規格,反而逆勢往下調至400萬畫素,而是以擴大感光組件面積的方式來取得更好的拍照效果。
因為手機所拍攝的照片絕大多數不是拿來沖印成實體相片,而且大部份就在4~10吋手機、平板屏幕里瀏覽,在相對縮圖之下,鏡頭像素高低已非照片畫質的絕對性因素,反而是微光環境下的拍照效果,成為偏業余攝影、一般消費者的重視環節。
業者預料,在手機廠逆勢調低了手機相機的鏡頭等級后,將會產生3種影響,其一是手機廠成本降低了,對于手機廠有好處。其次則是原高階鏡頭供貨商的訂單減少、將會降低對原客戶的供貨。再者,就是降等后供應鏈會加入新的競爭者,例如傳聞光寶科(2301)已成為重要領導智能手機品牌廠的鏡頭供應鏈廠之一。
除了降低成本的考慮,彼此競爭也可能讓手機廠采購單價較高的零件產品,例如傳聞的低價iPhone采用指紋辨識模塊,或是加入NFC(近場通信)感測模塊等,都算是新增的模塊,都會增加成本。此外,近期傳聞三星為維護領先地位,下一代大屏幕手機Galaxy Note 3不排除采用價格較高的金屬殼。
這些變更零組件根源來自于希望帶給消費者“新鮮感”,算是一種創新概念,也有一部份是大陸手機廠帶來的競爭,像是小米機以高規格、低報價來爭取市場認同,而阿里巴巴的“阿里云”手機則以國產OS為主軸,跟大陸卓普、基伍、夏新、KOMI(陸家電廠康佳的副牌)、小辣椒等5大本土品牌合作。陸手機廠的產品報價低,但持續提升制造能力,而且在零件規格彈性一向比較大,多少讓國際品牌廠在零件的使用上,必須絞盡腦汁來作差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