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面板產業受大陸京東方(BOE)與華星光電投入G8.5生產線影響,夾帶其政府出資輔導的優勢,不僅侵蝕原本屬于奇美、友達的中國電視廠商面板訂單,之前更因人員受大陸廠商挖角,技術有外流疑慮。在中國廠商投入面板產業后,開始積極發展上游LCD材料產業,相同的劇情又將重演。
中國大陸光學膜廠商現況
中國大陸投入新世代TFT-LCD的生產線后,吸引許多廠商投入上游材料的生產,其中光學膜因為之前已有許多臺日韓廠商將光學膜的后段裁切與檢測移往中國大陸,加上客戶端的背光模塊與LCM也是當地生產,產品具有在地供應優勢,只要掌握前段的光學設計與量產的涂布技術即有機會進入,因此約有十家的中國大陸本土廠商,在地方政府出資或出地的方式下,開始投入光學膜領域,如上海凱鑫森、合肥樂凱、寧波東旭成化學、北京康得新與四川維奇集團等等。
上海凱鑫森一期共投資1.3億元人民幣,在2010年設廠完成,共設置6條涂布線,2011年7月宣布投資2.2億元人民幣再設置19條涂布線,2012年7月完工,產品線將橫跨稜鏡片、擴散膜、MicroLens、復合膜以及反射片等等,年總產能將達7000萬平方米。
維奇集團以光學膜加工起家,旗下的維深圳偉嘉科技為集團創始公司,在2000年即投入光學膜加工,具有光學膜后段的分條、沖壓加工能力,2006年設立的永輝擁有兩條涂布線,可生產稜鏡片、擴散膜與反射片。
北京康得新復合材料尤為積極,其是以包裝用的預涂膜起家,近來積極投入LCD光學膜領域,2011年9月第一條試產線已經完工,2012年4月更在張家港的保稅區投資30億人民幣設立光學膜上下游產業,包涵年產2億平方米的光學膜、6000噸的UV樹脂、1萬噸的光學保護膜和5萬噸的光學級PET膜,預計在2013年第二季陸續完工量產;為掌握關鍵技術,不僅任用曾具臺資光學膜廠研發經驗的技術人員擔任高階主管,更在臺設立子公司與駐臺代表,進行設備采購與技術開發;而為去化產能,不僅將產品送樣予京東方、創維、天馬、長虹等中國大陸TFT-LCD面板與電視廠商認證,更積極與這些廠商建立策略聯盟,取得更穩固的供應關系:如與京東方已經簽訂光學膜「戰略合作協議書」,未來更有機會透過與中國下游消費電子品廠商的合作,進而跨入供應NB面板領域。
此外尚有寧波東旭成化學位于浙江,以生產擴散膜與反射板為主;樂凱則是放棄底片業務,轉型投入光學薄膜領域,其中計劃在合肥投資13億人民幣,除設立1.8萬噸的光學級PET薄膜生產線之外也將設立精密涂布線;在昆山則是成立錦富光電科技,預計設立年產能1100萬平方米的擴散膜生產線。
IEK觀點
相對于其他材料,光學膜是臺灣在LCD材料中發展較為具有競爭力的項目,不僅多家廠商將產品打入韓國面板廠,甚至已經上市或上柜,但在市場占有率、生產線規模與產業的上下游整合程度仍落后于韓國。近來在臺灣LCD面板廠商營運不佳的情況下,臺灣光學膜廠商的營運狀況跟著受到影響,未來在中國大陸廠商積極投入下恐將再受沖擊。中國發展LCD光學膜產業,仍需取得下游廠商驗證,以及生產良率突破的問題,并與臺韓光學膜廠商的產品比較光學特性與成本,但在中國廠商擁有豐沛的資源與靈活策略,結合下游出海口與招聘具經驗的臺籍人士,未來將在低階的光學膜領域對臺灣光學膜廠商將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