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機構Canalys日前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國智能手機總出貨量超過5000萬部,而國產品牌份額超過60%以上,再次領先于洋品牌,但國產品牌盈利能力仍有待提升,特別是在高端品牌上,目前仍是蘋果、三星等洋品牌領銜主導。而在全球范圍,Gartner的最新數據顯示,昔日“一哥”諾基亞第三季度僅僅以720萬部的銷量排名全球第7。
Canalys的報告顯示,今年第三季度,中國本土品牌市場份額優勢明顯,前3名市場份額超過40%。從數據看,中國本土品牌整體份額超過60%,比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增加不少。而由于最新款智能手機iphone 5遲遲未在中國內地上市,蘋果跌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前五名,
有業內資深人士表示,中國本土品牌在今年第三季度取得較好市場份額,最大的原因是運營商加大千元智能手機的大力推廣。同時,今年國產手機廠商推新速度加快,提升了產品市場占有力度。
本土品牌盈利能力不足
雖然市場份額占據了六成以上,但目前中國本土品牌整體盈利能力仍有待提高。今年第二季度,有媒體報道,全球手機市場99%的利潤都被蘋果和三星所賺取。而權威機構賽諾數據顯示,今年1~9月3000元以上智能機市場中,蘋果和三星的市場份額超過90%,其余10%市場被HTC、摩托羅拉移動、酷派等幾個品牌瓜分。
對此,易觀資訊分析師路理彬表示,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本土品牌在高端市場缺乏影響力和話語權,很多品牌的產品是低利潤賺吆喝。目前在國內智能機市場上,除酷派等少數廠商已推出3000元~5000元價格區間的旗艦產品外,本土眾多品牌的旗艦產品基本在2000元左右。
業內人士李陽表示,今年第四季度,國產品牌的市場份額預計可能達到65%。由于國產手機廠商目前并未掌握核心技術,在手機價格進一步下降的同時要想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本土品牌應加大二次開發平臺的個性設計,“薄利多銷”或是擴大市場并獲得更多利潤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