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LED 顯示屏行業可謂風起云涌,繼2011年的鈞多立、博倫特光電、今年的愿景光電關門停產后,近日,就連營業額過億元的LE D顯示屏企業深圳浩博光電因拖欠巨額供應商貨款和員工工資及提成將面臨倒閉的危險。業內人士表示,就是上市的LED公司都將面臨嚴峻的挑戰,甚至可能出現業績虧損的狀況。
照明行業本來是個擁有2000多億的大市場,而如今各大企業均面臨資金周轉困難的問題,今年以來,上市的LED企業 有7家,股價全部大幅下跌,跌幅從20%-65%不等,不僅僅是股價的大跌,業績也是非常糟糕,其中有四家公司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業績下滑,最低下滑18%,最高下滑94%,而從全部20家相關上市公司看,三季度也有13家業績下滑。
多家LED上市公司利潤下滑
一邊是不斷有LED企業倒閉,另一邊是資金大規模投入LED產業,但是在照明行業大規模啟動前,這些企業估計都將深陷泥潭中,統計發現,20家上市公司中,13家公司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珈偉股份、士蘭微、德豪潤達、南大光電下滑幅度分別高達92%、88%、57%和52%,而僅有的業績增長的7家上市公司中,龍頭三安光電營業收入、凈利潤也分別僅增長23%和13%,勤上光電這兩項指標也僅增長5%和20 %,而這兩家公司2011年、2010年的業績增幅一般維持在100%和50%左右。說明了整個行業目前都面臨著極大的生存壓力。
廣東綠色產業投資基金EMC聯盟常務副秘書長林昭景表示,雖然LED市場的前景不錯,政府支持力度也很大,不過國內的需求還沒啟動,主要原因有三方面,首先原來企業的業務大部分都是出口歐美,而經濟危機導致外需在減少,對企業有一定的影響;其次,LED芯片 企業競爭比較激烈,價格下降太快,因此導致利潤下滑;第三,大陸一些城市推行的EMC模式也有一定難度,要等政府換屆后才能逐步有新的進展。
龍頭企業利潤也靠補貼
有業內人士指出,LED行業已經是一片紅海。過度的投資使得行業產能供過于求,且集中于技術壁壘較低的中下游。未來LED行業內企業,包括上市公司,都將面臨殘酷的優勝劣汰過程,只有技術優勢明顯的企業才能在這場競爭中生存下來,行業洗牌不可避免。如今多家LED上市公司三季度利潤非常微薄,第三季度凈利潤都在1000萬元以下。基本上處在瀕臨倒閉的邊緣中了。
而規模較大的公司凈利潤中,政府補貼占了較大比例,如三安光電今年中期的凈利潤為4 .6億元,政府補貼就占了一半左右,德豪潤達今年中期凈利潤為1.2億元,政府補貼就高達1.5億元之多,廣東省內的政府補貼比例不高,但勤上光電今年中期收到的政府補貼也有900萬元,約占凈利潤的20%,國星光電此項數據約為25%。
近幾年上市的廣東LED封裝上市公司中相當一部分在初期靠出口訂單賺了一筆錢,但未來封裝的利潤空間較小,競爭很激烈,從技術角度看,小功率的封裝LED很容易做,而制造大功率且能保持大面積、較好穩定性的LED,就是三安光電、國興光電這些大企業在技術上也沒有取得實際的進展。
部分企業或黯然退市
珠三角也是LED行業的重鎮,是中國LED封裝最集中、封裝產業規模最大的地區,企業數量占全國一半。,珠三角企業承接海外LED企業轉移較多,多分布在深圳、佛山、廣州、東莞、珠海等地。目前國內的20家LED上市公司中,廣東省內就占了13家之多,今年上市的7家公司,有4家在廣東。
根據廣證恒生諮詢公司的統計資料,目前珠三角企業中涉足上游材料及芯片 的上市公司只有德豪潤達、國星光電,國星光電在中游封裝行業中規模較大,其余的上市公司雖然號稱中下游都涉及,但多數業務還是在下游照明及應用領域。
廣州恒生諮詢公司一名研究員表示,目前臺灣八大封裝上市公司平均銷售額為10億元,而廣東省內鮮有三季報營業收入達到10億元規模的企業。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只有三安光電的營業收入為23億元,德豪潤達的營業收入雖然接近20億元,但其LE D業務只占30%,國星光電、勤上光電的營業收入分別接近7億元和6億元。
業內專家預言:未來幾年內,LED上市公司戴上ST帽子毫不出奇,一部分企業甚至可能黯然退市。
對于LED產業的前景,吳育林較為樂觀,他表示“明年隨著政府推廣力度的加大,應該有很大的行情,2013年將是LED年”。不過,只有規模大、有核心競爭力及價格、技術和銷售優勢的企業才能存活下來。
我們也只能等待接下來幾年的政府新政策出來后市場的導向,但是如果中小企業不投入一定的研發資金的話,遭市場淘汰將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