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蘋果第一款iPhone上市開始,富士康就一直蘋果iPhone和iPad的獨家代工生產企業,但如今臺灣和碩聯合科技已經搶走了部分iPhone的代工生產訂單。
代工蘋果iPhone之前,和碩一直以代工華碩的筆記本電腦和主板為主。2011年和碩的筆記本電腦供貨量為1345萬臺,其中7成為華碩產品,東芝產品為550萬臺。和碩還獨家獲得了微軟2012年自主品牌平板電腦“Surface”的訂單。
和碩首次成功獲得的iPhone訂單是iPhone 4的CDMA版,還獲得了2011年10月上市的iPhone 4S的一定數量訂單。國泰綜合證券公司的報告預測稱,2012年和碩的iPhone供貨量將從2011年的820萬部猛增至2000萬部。
2012年9月上市的最新機型iPhone5,和碩獲得了兩成訂單。花旗環球亞洲太平洋下游硬件產業首席分析師張凱偉的分析,2012年第三季度富士康的iPhone 5供貨量為1250萬部,iPhone4S與iPhone4為800萬部,三者合計共2050萬部。而和碩的iPhone總供貨量為500萬部。目前富士康在iPhone代工生產領域仍然遠遠超過和碩。
而在iPad方面,在2012年3月上市新iPad之前,富士康一直獨享iPad訂單。但是蘋果2012年11月上市的iPad mini,和碩的接單比例竟然超過了富士康。
臺灣證券公司元大證券9月中旬的報告顯示,和碩至少占iPad mini訂單的5成,最大接單比例為6成,超過了富士康,和碩已從2012年9月開始供貨,11月2日上市。
和碩的快速成長不僅僅表現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上,和碩還獲得了蘋果MacBook Air 2013年訂單的18%,目前已進入試制階段。
蘋果代工不再單純的依賴于富士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要確保經常處于缺貨狀態的iPhone能夠穩定供應,光靠富士康的生產能力已無法滿足需求。這一問題已在iPhone 4以后的機型上顯現出來,而且2010年以后富士康相繼發生了讓人擔心無法穩定供貨的事件和事故,所以蘋果開始認真尋找第二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