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的一份報告可能使華為(Huawei)和中興通訊(ZTE)被排除在美國電信設備市場之外。但對這兩家公司而言,決定未來成敗的并不是政治因素,而是價格因素。
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HouseIntelligenceCommittee)在報告中稱,華為和中興通訊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該委員會建議政府禁止兩家公司在美國進行收購交易,還建議美國企業不要與這兩家公司進行商業往來。
上述報告乍一看可能會對華為和中興通訊產生重大的商業影響。美國是電信設備業的關鍵市場。據研究公司TBRI的ChrisAntlitz稱,美國占全球電信設備業資本支出的25%左右。
不過,也有一些因素表明事情或許并沒有想象的嚴重。首先,雖然華為和中興通訊大部分的收入都來自海外(2011年海外市場的銷售額分別占華為和中興通訊全部銷售額的67%和54%),但美國迄今為止只占兩家公司海外業務的很小一部分。美國目前僅占華為收入的4%,而且其中大部分收入來自出售智能手機。對于中興通訊而言,歐洲、美國和澳大利亞合起來還不到該公司銷售額和利潤的五分之一。因此,受上述報告影響更大的是兩家公司未來的增長前景,而不是當前的收入。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存在類似美國和澳大利亞的顧慮。澳大利亞的政客們阻撓華為競標該國投資規模達360億美元的高速互聯網網絡項目。
華為在美國的發言人WilliamPlummer表示,在目前全球在建的12個國家寬帶網絡項目中,華為參與建設的就有9個。
第三,新興市場的電信設備業增長速度最快。國際數據公司(IDC)分析師DavidEmberley預計,2011至2016年,北美市場電信資本支出的復合年增長率預計在3.8%。而在華為和中興通訊所占市場份額更大的亞太地區,2011-2016年電信資本支出的復合年增長率可能達到4.4%。
最后,商業現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憑藉創新在價格上擊敗競爭對手,同時提供和對手類似的功能,華為從十年前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崛起為全球電信市場的第二大公司。Gartner電信設備領域的專家AkshaySharma表示,華為產品的價格能比競爭對手最多便宜50%。
被擋在巨大且具有創新性的美國市場之外顯然不是什么好事情,但兩家中國公司將寄希望于全球范圍內的客戶更看重利潤問題,而不是政治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