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鴻海精密集團(簡稱鴻海)在端午節前發布的一則公告,讓其與夏普的合作備受爭議。在公告中,鴻海預估自己因夏普股票下跌而導致的賬面損失將達到13.6億元人民幣。
然而在外界驚呼虧損如此之大的同時,鴻海與夏普合作的熱情并沒有因此受到影響。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更是在6月19日的股東大會上表態,用生命保證合作將會成功。而這背后浮現出的是鴻海越來越龐大的液晶電視代工王國。鴻海企圖打敗三星,成為彩電代工龍頭的愿景已經越來越清晰。
虧了也不罷手
盡管郭臺銘對超越三星顯得信心十足,但鴻海的垂直整合供應鏈、對抗三星之路一開始便受到了嚴峻考驗。
在6月8日鴻海集團入股夏普后,夏普股價一路下滑至391日元,創34年來新低。夏普股票為407日元,比當初協議簽訂的每股550日元下滑26%。
從鴻海在端午節前公布的預估損失來看,鴻海及其子公司的賬面損失將達到13.6億元人民幣(約合2.14億美元)),接近鴻海2012年一季度凈利潤的一半。
這個龐大的數字顯然使外界對鴻海與夏普還未完全展開的合作有所質疑。鴻海集團自4月初便下跌不止的股票在端午節后工作日的第二天探底85.5元新臺幣。
但這些損失并不能阻擋鴻海與夏普合作的決心。郭臺銘在股東大會上力挺與夏普的合作。除了表態用生命擔保一定會成功外,他還表示夏普股價下跌導致的損失只是賬面損失,實際價值并沒有受到影響,雙方合作是雙贏。
鴻海集團發言人邢治平對外界的質疑回應道:“入股夏普,對鴻海實現垂直整合供應鏈的目標具有重大意義。我們歷經9個月的磋商,終于入股夏普,并計劃繼續致力于這項交易。”
他表示,鴻海將按期于7月完成收購夏普9.9%股份的交易。據他分析,鴻海與夏普簽訂的合約屬長期策略性股權投資。未來交割后,鴻海將長期持有此項金融資產。這也間接否認了業界關于鴻海可能會就股價與夏普重新談判的傳言。
Display Search中國區市場總監張兵則表示:“對一家企業不僅要看財報,還要看現金流。”他表示,鴻海的現金流是正的,對運營影響不大。
鴻海不否認自己有繼續抄底夏普股票的計劃。股東大會上郭臺銘表示,由于最近夏普股價大幅下跌,公司已經派出代表與日方接洽,看是否可以收購更多夏普股份。
但夏普對鴻海的合作儼然有幾分警惕。面對鴻海是否會收購夏普的質疑,夏普社長奧田隆司在6月26日股東大會上明確表態:“目前沒有接受鴻海擴大投資或增加董事的計劃。”
頻繁對面板出擊
夏普對鴻海的謹慎小心,并不能阻擋郭臺銘整合上游面板、垂直整合供應鏈的腳步。眼下,鴻海旗下的面板事業正經歷著一場悄無聲息的質變。
6月28日,隨著奇美實業法人代表、董事林慶盛請辭正式生效,鴻海正式全盤接手奇美電子。而7月1日,隨著夏普顯示器產品公司正式從夏普剝離獨立運營,握有37.6%股份的郭臺銘正式接手夏普十代線一半的產能和運營。
至此,鴻海才算在真正意義上有了最齊全的產品線。
Display Search數據顯示,排名全球液晶面板第五的夏普聯手第三的鴻海后,市場占有率將提升至20%,緊逼位居第二的三星25%的市場份額。
除了在深圳的5.5代線,成都在建的6代線,奇美手里的7代線和8.5代線,鴻海的面板廠也延伸到了南美。鴻海計劃在2020年以前投資巴西大約120億美元,與當地企業合建兩條高世代線。
郭臺銘還透露,未來與夏普共同運營的十代廠的投產目標若順利達成,還計劃在旁邊的空地上,新建具有同樣產能的二廠,將月產能推升至24萬片。
鴻海的上游面板格局雖然初步落定,但虧損的陰影卻一直揮之不去。
盡管TCL董事長李東生在今年5月底拜訪奇美等臺灣廠商時,認為面板業最壞的時機已經過去。但面板業普遍面臨的產能過剩、虧損嚴重仍是不爭的事實。
鴻海旗下奇美電子連續虧損7個季度,單去年便虧損647億新臺幣。而夏普十代線的開工率在2012年二季度僅為30%,虧損嚴重。如今,隨著鴻海正式接手奇美與夏普十代線的一半,虧損的風險也如數轉嫁到其自身。
張兵表示,面板企業盈利預期要等到面板生產線折舊結束后才有可能。據他分析,夏普十代線的折舊將在2013到2014年才能完成。而臺灣和大陸面板折舊的時間將會更長。
而在這期間,面板企業的虧損將不可避免。
還是要做代工
面板企業的虧損,并不影響鴻海旗下面板的銷量。在鴻海龐大的代工規模面前,鴻海的面板產量似乎遠遠不夠。
根據鴻海公布的規劃,2012年液晶電視代工業務出貨目標為950萬臺,其中索尼800萬臺,夏普150萬臺。而自7月始,有了夏普十代線的產能與技術支持,鴻海更有條件擴張除蘋果與索尼外的代工業務。
除了海外訂單外,大陸的彩電廠商也逐漸成為鴻海旗下面板的重要客源。
在今年6月19日開幕的海峽兩岸高新產業合作研討會上,創維、TCL、海信、長虹等8家大陸彩電企業與奇美電子及其對手友達光電分別簽署面板采購意向和戰略合作書。
而據研究機構DisplaySearch分析,在電視面板出貨給大陸本土廠商的數量方面, 奇美將持續領先。據了解,2011年大陸八大彩電企業向奇美與友達采購面板的數量和金額則已分別增至2600多萬片和40多億美元。
除了賣出液晶面板外,鴻海還需要向夏普購買面板。
據悉,鴻海向夏普采購液晶面板的計劃已經從今年第四季度提前至第三季度。
“夏普與鴻海之前約定合作從10月開始,但由于鴻海收到了很多電視廠家的訂單,因此希望夏普能夠盡快提供液晶面板。”夏普中國總裁菅野信行此前曾對媒體表示。
毫無疑問,鴻海龐大的代工業務提升了夏普十代線的產出。據悉,十代線的開工率有望在今年第三季度達到90%。
而在鴻海整合上游液晶面板的背后,鴻海期望在液晶電視代工上有所突破的企圖越來越明顯。市調機構WitsView的數據顯示,鴻海2011年位居全球液晶電視代工第二,年出貨量達887萬臺,僅次于CEC旗下的冠捷集團。
盡管以微笑曲線來看,代工組裝帶來的附加值最低。但張兵對記者表示:“鴻海最終的目標不是經營面板,而是要做代工。”富士康發言人劉坤此前也對記者確認了富士康將繼續做代工的發展策略。
盡管郭臺銘曾多次強調,鴻海和夏普的合作不只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一加一等于五。但在三星2011年凈利潤122億美元的數字面前,郭臺銘與他身后的鴻海,在這條追趕三星、建立龐大代工王國的道路上,儼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