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信諾PMOLED大規模生產線
2008年10月,維信諾公司依托清華大學研究的技術在昆山建立了中國大陸第一條PMOLED大規模生產線,使我國OLED產業初具規模。十多年來,維信諾始終堅持自主創新,走從技術開發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并成為中國大陸最早完整掌握PMOLED生產制造技術的企業。
北京維信諾科技有限公司高級顧問萬博泉在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維信諾計劃在2012年投資建設一條面向3英寸~20英寸顯示屏的AMOLED生產線,應用領域主要是手機和移動多媒體等消費電子產品,5年內還將建設一條可生產30英寸以上電視產品的AMOLED生產線。”
全球出貨量位居第三
2011年第一季度維信諾PMOLED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三。
萬博泉告訴記者,相比起液晶產品,OLED的優點很多。主動發光、色彩飽和度高、響應速度快、節能省電、結構簡單、不存在視角問題等諸多優勢都是目前液晶顯示技術無法比擬的,可以說,OLED是下一代最理想的顯示技術。
正因為看好OLED產業的發展前景,從2002年起,維信諾依托清華大學研究的技術建成了中國大陸第一條PMOLED中試生產線,2009年維信諾建立了中國大陸第一條AMOLED中試生產線,并于2010年實現了LTPS TFT背板與OLED的技術集成。
經過不到2年的努力,維信諾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的PMOLED供應商之一,產品遠銷歐美、日韓及中國臺灣等地。2010年維信諾中國大陸市場占有率達到40%,2011年第一季度PMOLED出貨量位居全球第三。
記者了解到,目前維信諾OLED主要有北京、昆山兩條生產線,北京中試線PMOLED可實現小批量的生產;昆山PMOLED可實現每年1000萬~1200萬支左右的大規模量產,去年銷售額達1.7億元。
建設高世代AMOLED生產線
計劃5年內將建設一條可生產30英寸以上電視產品的AMOLED生產線。
相對液晶而言,OLED技術剛剛發展起來,國際國內技術差距并不太大。目前,全球OLED產業發展迅猛,以三星為代表的國際顯示巨頭紛紛在籌劃高世代AMOLED量產線。對我國而言,只有堅持持續創新、加速產業化進程,才能在競爭激烈的OLED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而不是重蹈CRT和LCD時代核心技術缺乏的覆轍。
專家表示,未來全球OLED產業發展的趨勢是在發展小尺寸PMOLED產品的基礎之上,向大尺寸AMOLED產品發展。
關于如何發展大尺寸AMOLED,萬博泉向記者介紹說,作為新興顯示技術和產業,OLED現階段的產業發展一定是技術牽引型的,這種產業很難通過引進的方式獲得最先進和最完整的技術。在發展小尺寸PMOLED時,材料和器件結構是最核心的技術,維信諾在我國顯示領域第一次沒有走技術引進的路線。他說,在發展大尺寸AMOLED時,TFT等半導體技術成為影響產品尺寸放大的決定性因素,維信諾今后仍會從研發、中試到產業化都堅持自主創新。
萬博泉向記者透露,維信諾目前在籌劃高世代線的建設,5年內將建設一條可生產30英寸以上電視產品的AMOLED生產線。
事實上,OLED要實現大尺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解決驅動背板的LTPS TFT工藝技術問題,這也是業內普遍面對的大尺寸OLED產業化的難點。
萬博泉說,目前大尺寸有源驅動的技術有兩種,一是基于低溫多晶硅(LTPS)的TFT技術,二是氧化物的TFT技術。目前維信諾正在全力開發LTPS TFT背板技術。同時,維信諾也在致力于研發提升性能、降低成本的產品技術。
合理規劃布局
政府應合理布局OLED生產線,企業間可采取合作的方式做大產業。
隨著OLED顯示技術投資的日趨火熱,中國內地已經有昆山維信諾、汕尾信利、上海天馬、佛山彩虹等多家企業從事小尺寸PMOLED的研發和生產。除此之外,目前中國大陸不少顯示終端廠商也開始涉足OLED產業。例如長虹在2008年開始建設PMOLED生產線,電子科技大學和京東方也共同建立了OLED聯合實驗室。在企業紛紛加大技術投入的背后,需要政府層面有重點地扶持部分企業盡快擴大規模,確立國際競爭優勢。
萬博泉告訴記者,OLED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統一布局,合理發展,避免一哄而起,浪費資源。此外,還應該加強產業鏈配套工作,支持關鍵工藝技術、關鍵原材料、關鍵設備的研發。萬博泉建議,企業之間可以采取合作及戰略聯盟的方式共同發展OLED。
記者了解到,維信諾與友達光電合作,共同開發AMOLED技術和產品,并于2010年4月推出了2.4英寸AMOLED器件,驗證了維信諾OLED技術應用于AMOLED的可行性。此外,維信諾與聯想、華為、康佳等終端企業都在OLED上加大了合作力度。
可以說,我國OLED仍處于產業發展初期,與國際顯示巨頭相比,無論是在技術上、產業規模上還是配套產業上都有一定的差距,中國OLED產業聯盟的成立,為企業之間展開更深層次的技術探討和合作提供了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