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尺寸應用面板穩定成長
面板產業在2010年因金融海嘯后的需求遞延,TV、MNT及NB三大應用總出貨量大幅成長約20%,但也有別于往年,首次出現淡季不淡、旺季不旺的狀況,各面板廠在2010年第二季度底提高產量,反而在2010年第三季度因需求疲軟造成報價持續下跌的困境。而2011 年大尺寸面板在報價已落底的假設下,新市場及新應用將為產業帶來需求面的支撐,雖然2010年基期較高,仍預期將呈穩定成長的態勢。預估大尺寸面板三大應用中的TV需求量可成長10%達到2.1億臺,為三大應用中成長幅度最大者,而MNT需求量估計可成長5%到1.9億臺,NB需求量可成長9%達2.4億臺。
三大應用中的TV因使用面積本身就大于其他應用,具先天上的優勢,平均約占總面積的60%,也因此成為面板廠商去化庫存的重要關鍵。預期2011年全球面板總需求面積將達到1.64億平方米,成長25%,成長幅度大于終端應用臺數的成長,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終端產品尺寸的增加,TV的主流尺寸從32英寸轉變到42英寸以上,MNT 也逐漸從19英寸增加到22英寸以上,手持式裝置中手機已將以3.5英寸甚至4.3英寸為主流,而新崛起的平板電腦以7~10英寸為主,也為面積需求量帶來成長的動力。
新市場與新應用崛起
受大陸人民收入提高及TV零售價格下降帶動,預期2011年大陸TV市場銷售將成長18%達到4600萬臺,占全球TV銷售21%,成為TV市場主要成長區域。大陸市場并非由國際品牌所把持,本土TV廠商海信、創維、TCL、長虹、康佳、海爾共擁有75%的市占率,而11 年大陸TV廠商與國際品牌廠在銷售策略上有著極大的不同:過去國際廠商以高階產品主打一級城市,大陸廠商則以二、三級城市為主戰場,但隨著TV價格下降,各廠商在原戰場已站穩腳步,因此國際廠商開始將銷售觸角伸向二、三級城市,大陸廠商則開始搶攻一級城市的市占。由于韓系品牌廠有自己的面板產能,自用率高,對去化面板庫存較有利,這也是在3Q10 報價下跌以來其產能利用率依舊可以維持在90%以上的原因。因大陸自有面板產能較少,陸系品牌廠搶攻一級城市將使高階產品的需求擴大,對臺灣面板廠來說,將是去化庫存并提高平均售價的大好機會。
大陸元旦銷售市場實際發展指數為100,高于期盼指數92.8,顯示TV的銷售狀況優于預期;春節LCD TV銷售約275萬臺,較2010年成長28%,也優于原先預估的263萬臺,在各銷售數字優于預期的狀況下,估計品牌廠將對下一波銷售高峰的五一假期銷售抱持較樂觀的態度,估計將加重為新機種備貨的力道,因需求增加,可以預期面板報價將有所回升。
LED背光源為2011年驅動TV銷售的最主要動力,挾帶著節能、轉換效率高、能進一步將TV薄型化等優勢,使用LED背光源的LED TV將逐漸成為市場主流,主要的原因在于成本以及終端商品價格的下降。以同尺寸及分辨率的面板來看,LED背光模塊約占成本42%,較CCFL高,但隨技術進步,LED芯片發光效率有顯著提升,在背光模塊中所需的光源顆數逐漸減少,加上LED零組件成本下降,估計2011年40英寸等級TV用LED背光模塊與CCFL背光模塊成本差距將逐漸縮小到30 美元。而尺寸越大的應用在使用側光源式的LED背光模組更具成本上的優勢,以40英寸TV直下式背光源來看,約需要950顆LED光源,但隨發光效率提升,預計在2011年同尺寸TV若使用側光源式僅需約250顆LED光源,這也是尺寸越大的應用LED 滲透率越高的原因之一。
終端商品價差部分,目前LED TV及CCFL TV平均價格已較10 年同時期分別下降44%、24%,價差比小于1.5,而大陸地區則在1.1~1.2之間,在價差比逐漸縮小的情況下,有助于LED 滲透率的提升。全球各面板廠在LED TV面板出貨的市占率仍以日韓最高,臺廠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2011年各面板廠加大LED 背光面板的出貨比重,有助于提高平均售價,在獲利部分也可望有所改善。
除LED 背光的應用外,在TV功能上目前市場較熱門的3D TV因受限于價格昂貴、3D內容不足、標準尚未統一、使用習慣等限制,我們估計2011年消費者仍將傾向于觀望,以避免在內容普及后新機種的問世,但目前有部分廠商以普通面板的價格將3D 功能以贈送的方式試圖提高其滲透率,導致3D 的發展較預期的快,不過此現象是純粹沖市占率抑或消費者有實際的需求仍有待觀察。而Connected TV(包括Smart TV)隨著全球網絡傳輸速度及周邊硬設備升級,滲透率預期將從2010年的21%大幅提升至37%,2012年出貨將超過1億臺,但因Connected TV可藉由裝設Setup Box達到上網等功能,因此對TV或面板庫存的去化影響幅度較有限。
2011年面板有供不應求疑慮
韓國面板廠有自有品牌消化庫存,產能利用率能夠維持在90%以上,除此之外,自2008年起由于韓元貶值、臺幣升值,韓國面板的全球市占率一舉超越臺灣面板廠,成為世界主要面板供給國家。預估2011年全球面板產能面積將成長21%達2.07億平方米,除新增產能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各廠預期面板景氣回升,除韓廠仍維持90%以上產能利用率外,臺系面板廠也預期將產能利用率維持在85%,但韓系面板廠商Samsung及LGD估計仍占全球約50%面板產能。
假設2011年新增TV需求以增加1900萬臺42英寸TV計算,7.5 代線以上新增產能將可產出862.5萬平方米,與新增TV需求923.7萬平方米形成約6.6%供給缺口。
由于新興市場以及手持式裝置等新應用的崛起,預期出貨片數將有顯著成長,而隨終端產品應用尺寸增加,在需求面積上的成長幅度將超越出貨片數的成長。在臺灣面板廠生產計劃相對保守的假設下,面板廠為穩定庫存減少產量,但品牌廠拉貨力道將逐漸增強,預期自2Q11 底由于開始進入銷售旺季,面板將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估計在第三季度底到第四季度因大陸新廠產線開出,供需狀況才有趨向平穩的可能。
庫存降低、報價反彈
對照2008年第二季度~2009年第一季度以及2010年第一季度~第四季度的庫存水位與報價,可以發現在此2段期間庫存水位均處在5~6周之間,屬于較高的水平,在此期間報價均有較明顯的跌幅,而2010年第四季度臺灣面板廠平均庫存水位已下降到約5周,雖未達4周以下的健康水位,但面板廠逐月調控產能利用率以控制產能,整體庫存趨勢逐漸往下,預期在庫存回到4周左右時可帶動報價明顯回升。
以歷史經驗來看,報價下跌期間最長為9個月,平均約在6~7個月,自2010年第二季度以來報價已下跌超過9個月,顯示跌價空間已十分有限,而大陸五一假期將至,但報價尚未明顯回升,足見品牌廠對未來銷售展望越來越難以預期,而采較謹慎的態度,在需求尚未明顯增加的情況下,報價回升時間將較原先預期延后,估計至5月下旬以后五一銷售數字較明朗,可以帶動報價回升。
結論
日本震災后市場上對ACF(異方性導電膠)供給存在較多雜音,但日立化成及Sony 先后公告復工,且因ACF質輕體積小,運送上選擇性較多,供給上的短缺疑慮已消除。2011年大陸等新興市場國民消費力提升,加上LED背光源的普及,為需求端注入成長動力;供給面方面因能夠量產的新增產能本就較少,再加上日本震災對LCD曝光設備出貨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大陸新建8.5 代廠量產的的遞延,在下半年供給可能不足的情況下對報價會有較正面幫助。而面板產業發展至今,結構呈現上下游肥(零組件及系統廠)、中間(面板制造廠)瘦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