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電領域的巨頭,TCL集團與格力電器、青島海爾都在27日發布了今年一季度的財報。與格力電器、青島海爾實現營收和凈利增長不同,TCL的成績單稍顯黯淡。
雖然TCL集團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8.8%,但凈利潤只有7137萬元,同比大跌80%,創下了近3年來的單季度新低,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甚至出現7000多萬元的虧損。
拖累公司業績的,正是被寄予厚望的面板業務華星光電項目。TCL集團表示,華星光電業務處于產量爬坡階段,正在逐步完善生產工藝技術,而且正處于全球行業周期的低谷,導致華星光電出現1.24億元的虧損。知名家電行業專家劉步塵認為,華星光電在投產初期給公司帶來一定的負面效益是正常的。
劉步塵:華星光電去年8月份剛剛開始投產,一般來說在1-3年之內是這個公司的爬坡期,公司的生產不可能非常正常的,不可能規模化生產,它在生產過程中的良品率也有待提升,這些因素就直接決定了華星光電短期之內甚至有可能給公司帶來一個負面的作用。
除了華星光電的虧損之外,劉步塵表示,客觀上嚴峻的大環境也是造成TCL業績下滑的重要因素。
劉步塵:今年以來中國乃至全球的家電的形勢都不是很好,很多家電的銷售市場上都降了30%左右。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之下,除非這個企業的競爭力特別強,新產品的推廣力度特別大,才有可能實現正的增長。
從產品結構來看,多媒體和家電業務成了TCL很大的亮點:空調、冰箱、洗衣機的銷量,都在國內家電行業整體零售量下滑的情況下,出現逆市增長;LCD電視機銷量則達到322萬臺,同比增長67%。劉步塵預計,TCL在電視領域會大有作為。
劉步塵:第一個原因是它有華星光電這個上游的面板支持,讓TCL的產業鏈的價格做得比別人便宜,中國的整機的彩電企業只有TCL解決了面板的問題,別的企業都要從國外進口。第二個,近年以來,它的3G和智能電視的價格拉了很低,在這種代表主流長線發展方向的產品上,提到的力度非常大,如果按目前的趨勢發展下去,全年它的彩電一定會成為中國國內的品牌銷量最大的企業。
但是,TCL的通訊業務一季度銷量,同比出現9.9%的下滑。公司表示,因為全球市場需求疲弱,海外智能手機通過客戶測試認證延遲,銷量并沒有達到預期。對此,劉步塵認為,TCL手機業務主營海外市場,受到的競爭確實不小。
劉步塵:首先TCL的手機的市場主要在海外而不是在中國,中國市場上很多消費者會看不到TCL的手機,而TCL的手機確實是中國銷量很大的一個企業,中國市場的整體狀況不好來自于海外市場訂單的減少。還有一個,現在的手機正在從過去的2G手機向3G智能手機轉型,蘋果和三星包括HTC這些做智能手機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它們的市場發展得非常快,勢必要擠壓中國手機企業的市場空間和利潤空間,中國本土的手機企業實際上第一季度的狀況都不好,不僅僅是TCL。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通訊業務同期研發和品牌市場推廣方面的投入明顯增長,而且智能手機的占比在不斷提升。看來,面對國內和全球手機市場的風云激變,這家最早進入國內手機產業的企業,也在尋求改變。
說到TCL手機,相信很多人對當年的TCL手機還有印象。這個以做彩電業務起家的公司,在通過一系列的兼并收購后,一度成為電視行業的“大哥大”。而并購打法也被用在了TCL的手機業務上。
2004年,TCL通訊并購了法國的阿爾卡特手機業務,向海外擴張。當時,國產手機廠家因為產品質量而集體遭遇“滑鐵盧”,TCL通訊不僅沒有幸免,還因為阿爾卡特還背上了沉重的國際包袱。
TCL忙于整合阿爾卡特資產的過去幾年,正是蘋果的iPhone改寫手機市場格局的幾年,也正是三星、LG借助核心器件優勢引領市場變革的幾年。TCL是否因為受到阿爾卡特的拖累,而錯過了智能手機最好的發展時機呢?
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認為,TCL手機國際化一直就不是失誤策略,正是因為并購了阿爾卡特,才讓TCL通訊成為國內第一批獲得手機牌照的企業中,唯一的幸存者。劉步塵認為,收購阿爾卡特對TCL有利有弊。
劉步塵:積極的一面主要體現在通過收購了解了國際市場,它也學會了國際品牌的運作的方式;劣勢在于什么呢?通過這種收購,讓TCL的本土手機付出了代價。自從收購之后,TCL的手機慢慢淡化了,阿爾卡特的手機在國外市場的銷售還不錯,導致自己主品牌處于不利的地位,收購前幾年給它帶來了虧損。
如今,一直在國外打拼的TCL計劃“回歸”國內市場。為了給回歸內地市場作鋪墊,去年12月,TCL一口氣發布了12款智能手機新品,國內三大電信運營商的3G制式都有支持。TCL通訊CEO郭愛平表示,公司將持續加強3G產品的研發力度,在4G方面,已經全面展開相關技術的研發和儲備。
但是,劉步塵強調,TCL要在中國市場尋求突破,必須在研發、渠道和品牌上,下大力氣。
劉步塵:第一要加強對智能手機的研發,爭取讓你的產品和你的競爭對手比起來更具有競爭力。另外一個,要加強你在國內的銷售渠道的建設,讓更多的消費者在手機的賣場能看到你的產品,擁有選擇你的機會。第三,要強化TCL手機品牌的建設,作為中國國際化程度比較高的企業,應該在品牌價值方面加大力度。只要它重新審視調整自己的手機在中國市場的戰略,未來還是有希望的。
TCL面臨“冰火兩重天”的局面,最火的可能是它的家電業務,掉進冰窟窿的就是它的通訊業務。TCL現在在國際市場發展不順利,所以現在要把它的手機業務調回中國市場。財經評論員袁元認為,TCL打算從二三四線城市發力拓展中國手機市場,這個選擇是較為正確的。
袁元:實際上這種幾百塊錢人民幣的手機最大的需求方也就在二線三線四線,如果從性價比來說,TCL還有可能性。定位在二三四線城市,通過自營的體系,通過現有的體系,物流體系、渠道的優勢,我覺得TCL還有點發展可能性。現在的問題是,這個市場留給TCL的空間是很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