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小米集團股價盤中突破40港元,市值首次突破1萬億港元。
自1月20日國補落地,綜合終端門店和供應鏈顯示的消息來看,高盛認為售價介乎3300元-6000元的智能手機產品最能受惠,其中小米集團預期將是主要受益者的觀點,得到了市場驗證。
據華爾街見聞從供應鏈獲悉,小米15系列在國補落地的當天(1月20日),實現銷量與1月19日相比,環比巨增92%-115%。
截至1月底,小米15系列銷量已達數百萬臺。另外,在國補啟動后至2月初,手機銷量排名前20的機型中,唯有小米15(旗艦級)是唯一一款內存達到512GB的旗艦機型。
在手機國補政策實施首日,北京地區的小米之家手機銷量達到平日周末全天銷量的5倍,其中小米15標準版小屏旗艦手機占比高達60%-70%,當日GMV(商品交易總額)更是突破了1000萬元大關。
1月20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NDRC)于今年1月8日宣布,對包含手機在內的數字產品推進新的補貼方案,涵蓋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表(含手環)三大類產品,單品類可享15%的價格補貼,最高500元/件。
據小米官方此前透露的消息,小米15系列自上市起,不到十天便實現了超百萬臺的銷量佳績,這一速度刷新了小米旗艦機型的銷售歷史紀錄。
此外,小米15系列的激活量持續攀升,特別是在2025年首周,手機激活量激增20%,市場份額約占16%,與2024年同期相比,實現了超過20%的顯著增長。
有供應鏈人士稱,“小米15系列高端智能手機,約90%的產能由代工公司完成,其余部分由小米工廠自行生產。”
據Counterpoint最新數據,2024年第四季度,華為以18.1%的市場份額位居榜首,小米緊隨其后,以17.2%的市場份額位列第二,vivo和OPPO則分別以16.3%和12.5%的市場份額占據第四和第六的位置。
小米在全球市場上的表現同樣亮眼,繼續穩坐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的位置,市場份額達到14%,增長率高達12%。
國內目前有手機代工業務的公司包括比亞迪電子、藍思科技、華勤技術、龍旗科技、聞泰科技和天瓏移動等。
據工信部披露,為小米15系列代工的公司為藍思科技子公司“藍思科技(湘潭)有限公司”;該公司還提供了小米15系列面板玻璃、電池蓋板、中框、攝像頭裝飾等多種精密零組件以及整機組裝服務(獨供)。
此前,小米14系列也由藍思科技獨家承擔整機組裝。
自2021年接盤偉創力之后,藍思科技開始涉足小米智能手機的組裝工作。2021年,藍思科技參與組裝部分Redmi手機。
該子公司在藍思科技整體戰略布局中,承擔著特定的業務功能和角色,主要負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汽車電子、智能家居家電、醫療設備等各類智能終端的組裝業務等。
藍思科技2023年年報稱,“在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公司在產品線拓展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已成為提供設計、研發、生產、系統組裝等全方位服務的一站式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r )精密制造平臺”。
年報稱,在組裝領域,湘潭藍思不斷優化效率、良率、品質,得到國內外客戶的認可和信賴,批量組裝了多款高端手機及零部件,并如期完成扭虧為盈的年度經營目標。
2024年第三季度,藍思科技單季度毛利率21.43%,凈利率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