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上發表演講,首度回應了“問界事件”。
3月31日夜間,余承東親自下令:問界門店將于明天(4月1日)開始拆除所有相關華為字樣的宣傳物料。此外,昨日晚間,余承東在華為內部論壇留言:這只會讓我們更加艱難!若干年后再來看!
對于此事,余承東表示,今年華為合作的汽車正在升級高階自動駕駛,也有很多車企會跟華為一起做汽車銷售,所以希望能有一個生態品牌加以體現。如果這些車型開始銷售并采用不同的品牌,華為未來去進行營銷、服務的工作就會變得非常復雜,且要投入更高的成本,因此,希望能采用一個共同的元素和共同的品牌來使用,比如以“華為問界”這種形式。
“但我們加上去以后,公司領導有不同的意見,就出了一個文件,把‘華為’給取消掉了,但我們推行生態聯盟的本質沒有改變。未來智選模式下合作伙伴推出的車型并不會有沖突,仍然會合力建設生態聯盟,把車廠的產能資源都充分利用起來。”余承東說。
3月31日,華為內部再發關于汽車業務決策的公告,該公告由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簽發,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有效期5年,并且對華為標志在汽車設計上的露出提出了嚴格要求,強調不能使用華為/HUAWEI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
余承東指出,華為進入汽車領域時,想成為這個領域的零部件供應商,類似博世和大陸,但如今,這個愿望似乎難以實現。
余承東解釋稱,華為做的并非博世、大陸的剎車、轉向、自動等標準化部件,而是軟件、算法、云、芯片等、這些智能化的技術和產品很難像標準化部件一樣去大規模售賣,需要的是跟車廠深度合作,不斷迭代,所以有了華為inside(HI)模式。
在演講中,余承東還首度回應了與廣汽合作模式變更的問題。他表示,廣汽的確已經放棄與華為HI模式合作,目前HI模式下的三家合作伙伴僅剩長安一家,北汽未來將采取其它合作模式。因此華為又推出了智選車模式,把C端積累的用戶體驗設計、產品設計、工業設計、用戶體驗設計、品牌營銷、渠道零售用起來幫助車企做好車。
在余承東看來,華為擅長的是智能化、電氣化、網聯化,軟件、算法、芯片的能力。而以軟件為核心驅動上,正是車企不擅長的,所以華為與車廠合作,可以實現非常好的合作共贏。 但國內新勢力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選擇華為。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想法”,為了市值等考慮不會選擇華為。而國際巨頭因為制裁的原因也不會選擇華為,而傳統車企怕“失去靈魂”的也不會選擇,因此,華為其實面臨很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