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蘋果之外,幾乎所有主流品牌都已經進入到折疊屏市場。繼價格之后,各大品牌開始在重量與輕薄度上下功夫了。
日前華為發布了折疊屏手機Mate X3,在屏幕維持正常尺寸的同時,其整機重量不到240g,與正常的直板手機無異。
在華為Mate X3之前,OPPO Find N2是重量最接近直板手機的產品。
根據此前艾瑞咨詢發布的2023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洞察,2022年折疊機市場出貨量同比增長154%,預計2023年出貨量將超550萬臺。
目前,市場占有率前三的品牌是華為、三星、OPPO,不僅推出了左右對折的大尺寸折疊屏,還推出了上下對折的小尺寸折疊屏。新消費日報采訪中了解到,折疊屏手機出貨量暴漲,越來越多的品牌之所以能夠在重量與輕薄度上有提升,背后是新材料的應用與供應鏈的成熟。
華為終端COO何剛在前不久的采訪中對記者表示:“在折疊屏上做輕薄,很多都是與材料相關的。比如我們這次的Mate X3就采用了新的材料,并且在轉軸上也做了明顯的減重減薄設計。”
“整個鉸鏈的零部件連接處沒有用一顆螺絲釘,使鉸鏈零部件數量從136個減為100個,并且螺絲釘也更換成為了鋅合金,”OPPO N2產品經理周意保表示,“每顆螺絲釘可以減重0.015克,整機64顆鈦合金螺絲釘一共減重約1克。”
預計在2023年,會有越來越多的品牌與折疊屏產品陸續亮相。此前專注于非洲市場傳音也于今年MWC上發布了折疊屏產品Phantom V Fold,定價在7000元價位段。OPPO旗下的子品牌一加、魅族都聲稱會在今年晚些時候發布折疊手機。
不過,折疊屏手機銷量迅速提升的同時,依舊有不少問題需要解決。
價格下探,折疊屏步入輕薄時代
DC報告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同比下降18.3%,出貨量連續下降六個季度,降幅相比2022年7至9月的9.7%擴大至約2倍。
全球智能手機大盤下跌的時刻,中國折疊屏產品單季出貨量再創新高。同樣是IDC提供的數據,折疊屏手機出貨超過110萬臺。全年出貨量近330萬臺,同比增長118%,在國內智能機市場中占比從2021年的0.5%上升到1.2%。
除了蘋果之外,業內基本所有的廠商都已經入局折疊屏這一品類,其中不乏已經迭代了多款,甚至多形態折疊屏的廠商,比如三星、華為和OPPO。這三家廠商不僅擁有左右對折的大尺寸折疊屏,還有上下對折的小尺寸折疊屏。專注于非洲市場的傳音也于今年MWC上發布了折疊屏產品Phantom V Fold,定價在7000元價位段。
多品類以及多形態折疊屏產品的相繼推出,讓該品類提前進入到了“內卷”時代。
首先是屏幕,前一年諸如小米MIX FOLD和OPPO Find N初代還停留在60Hz刷新率的屏幕上面,2022年就已經直接跨入120Hz刷新率,甚至動態自適應刷新率時代了。
至于旗艦芯片,聯名影像算法/自研芯片,旗艦級芯片等等,也都沒有缺席。折疊屏手機的配置基本與各家旗艦系列持平。事實上,各家品牌也形成了傳統旗艦+折疊屏“雙旗艦”的品類策略。
vivo產品副總裁黃韜表示:“大多數折疊屏用戶的上一部手機都是旗艦機,因此我們對于折疊屏的定位就是專業旗艦,這不僅僅是對一款產品的重視,更代表vivo對折疊形態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在屏幕、性能等方面折疊趕超了直屏旗艦之后,更影響用戶體驗的部分是手機整體的重量、厚度和續航。
榮耀總裁趙明就曾表示,折疊屏手機核心其實是要在續航、重量、輕薄這三者之間找到一個平衡。“每個廠家可能在規劃折疊屏的時候,權衡的關鍵要素會有所區別。”
其中,重量和厚度成了廠商內卷的新方向。
2022年底OPPO發布的Find N2目前以233g的重量在“輕”方面暫時領先。近期發布Mate X3在輕薄層面上更進一步,并且還支持IPX8級別的抗水功能。“因為我們的機器太薄了,常規接口都沒辦法放下去,因此我們只好定制了可以直接嵌入到背板上的USB-C接口。”華為終端BG CEO余承東表示。
當然,廠商們不僅在手機的重量和厚度上做減法,還在定價方面進一步下探。此前折疊屏手機售價都在萬元以上,2022年“大折疊屏 ”售價已經降到了7000-8000元檔,小折疊屏的售價進一步降低到5000-6000元檔。
機身輕薄化以及定價下探與供應鏈日趨成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轉軸減重,產業鏈立大功
智能手機產業鏈已經相當成熟,因此折疊屏產品供應鏈重要增量是來自鉸鏈、蓋板和柔性面板,并且此三類部件在折疊屏手機中的成本占比較高,也是折疊屏手機降本輕薄化的關鍵。
有供應鏈側的人士告訴記者,此前折疊屏產品尚未起步的時刻,國內廠商只能選擇海外供應商,因此也與本身即是面板供應商的三星之間,拉不開太大差距。
以可折疊面板為例,過去整個行業的產能都集中在三星手里。隨著折疊屏出貨量的增大,國內上游供應鏈廠商也日漸成熟,手機廠商有了更多的選擇。
DSCC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折疊屏手機面板出貨量為310萬片,市占率前三名分別是三星、京東方和維諾信,份額分別是73%、18%和8%。
與此同時,UTG蓋板的滲透率也進一步提高。此前折疊屏手機多采用CPI蓋板,在彎折性能、抗沖擊性和成本方面優勢比較明顯,在硬度、耐刮擦、光學性能等方面表現差強人意,而后者則是UTG蓋板的優勢所在。
三星、vivo、OPPO、小米和華為的新品都采用了UTG作為屏幕蓋板,目前僅有榮耀Magic Vs依舊采用的是CPI材質。至于華為的Mate Xs 2則采用了由國內供應商凱盛科技提供UTG。
根據國信證券的預測,2026年全球折疊屏手機UTG蓋板市場有望達到50億元規模。細分到技術路線上,超薄玻璃一次性成型技術的發展將會對折疊屏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
凱盛科技方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次成形玻璃技術,即從窯爐里直接拉引30-70微米厚度的玻璃,能夠提升UTG玻璃整體良率的提升、成本的壓降有非常大的促進作用。 “目前我們已經啟動了相關產線的建設,相關專利已經獲得授權。”
面板之外,折疊屏的鉸鏈結構和材料上也迎來了一波升級,這使得折疊屏手機的重量首次接近傳統直板手機。
調研過程中記者了解到,折疊屏鉸鏈結構大致分為U型和水滴形鉸鏈,需要多個金屬零部件組裝而成。此前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曾公開表示,vivo X Fold折疊屏手機僅鉸鏈就有174個零件,整部手機有400多個零件。
零件數量增多,廠商為了減輕機身整體重量,就采用了航空級金屬,鋯基液態金屬等,以及MIM(金屬注射成型)工藝進行定制。
新一代的折疊屏在零件減重方面更進一步,引入了“榫卯結構”和復合碳纖支撐板。
以OPPO Find N2為例,其大屏底下的支撐板,由不銹鋼更換為碳纖維,碳纖維的特點是輕且硬,強度是鋼的5倍以上,重量卻只有鋼的1/5。
榮耀Magic Vs也采用了“零齒輪鉸鏈技術”。通過榫卯式一體成型支撐機構,以及全新改進的一體化鑄造工藝,榮耀Magic Vs將92個支撐零部件精簡至4個。
目前來看,vivo和OPPO的折疊屏產品,都是采用了跨國供應商安費諾飛鳳通信提供的鉸鏈方案。
國內企業如精研科技、福蓉科技等也已經加入到了鉸鏈零部件的上游供應鏈之中了,其中精研科技就為全球市場折疊屏出貨量最大的三星供貨。
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精研科技也已經打入到了小米折疊屏手機產業鏈之中了,并且具備提供整套鉸鏈解決方案的能力。
折疊屏的可靠性,輕薄時代的新問題
折疊屏的可靠性也將會是接下來各家廠商不容忽視的問題。
記者以折疊屏為關鍵字,在黑貓平臺中進行搜索,能夠檢索到一千多條結果,主要集中屏幕漏液、鉸鏈斷裂以及屏幕折斷等。
“我是首發入手的華為Pocket S,當時是看中它相對便宜的價格,誰知道買來不到一個月,它就出現了綠屏,漏液的問題。”家住浙江的郎先生對記者表示,“售后檢測后表示手機有磕痕,屏幕漏液屬于個人原因不予保修。自己掏錢更換屏幕,價格要去到3000多塊了。”
郎先生這樣的情況并非個例,其他消費者也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比如三星折疊手機,有用戶投訴蓋樂世Z Flip 3縱向斷裂并漏液,三星以外框磕碰為由拒保,最終也沒有得到圓滿解決。
記者統計黑貓平臺上折疊屏投訴問題統計發現,超過7成跟屏幕相關。折痕、裂痕投訴占比28.1%,顯示故障占比26.6%,售后質保問題占比26.6%,屏幕漏液占比12%,屏幕起膠問題占比1.6%。
家住北京的王景(化名)剛入手了新發布的OPPO Find N2,他告訴記者:“要想萬無一失,最好還是買一個碎屏保,但這個碎屏保的價格確實有些高。”
有手機行業人士表示,碎屏保價格肯定是經過廠商計算過的,與折疊屏自身出問題的概率成正比。“本質上它還是保險,如果出問題的幾率較低,那就意味著有更多的投保用戶共同承擔風險。”
余承東表示,最新折疊屏旗艦Mate X3上,華為采用了業界首款專利非牛頓流體材料,以及屏幕復合堆疊結構,相比上一代Mate X2內屏,抗沖擊性能提升至4倍。
可以預見的是,提升折疊內屏的可靠度,將會是廠商們下一步解決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