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2021年低谷,“果鏈”龍頭藍思科技2022年業績“翻身”。公司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公司在保持已有消費電子結構件、智能可穿戴設備、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艙等業務規模基礎上,全力爭取新客戶、新項目落地。憑借豐富的產品矩陣,毛利率自2021年四季度以來逐季提升,加上公司多舉措并舉,多項費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1月29日,藍思科技發布2022年業績預告,公告顯示,公司2022年歸母凈利潤預計為24.22億元-25.26億元,較上年增長17%-22%。扣非歸母凈利潤預計為19.05億元-20.09億元,較上年增長54%-63%。此外,本期計提減值準備約5.16億元。
拆分全年業績來看,藍思科技2022年Q1虧損4.11億元,Q2凈利潤1.06億元,Q3凈利潤10.64億元,Q4凈利潤預計為16.63億元-17.67億元,盈利能力逐季提高。
過去一年,智能手機行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寒冬”,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22年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2.86億臺,同比下降13.2%,其中,蘋果在2022年國內市場總出貨量位居第四位,全年同比下降4.4%。
在行業遇冷的背景下,藍思科技為何能實現業績逆襲?
參考中信證券電子行業分析師此前觀點,藍思科技產品橫向擴張,覆蓋多種結構件材料,拓展了金屬和新材料業務領域;縱向對客戶從零組到組裝,加快了垂直整合,從而挖掘客戶的新需求。若據此推測,在智能手機銷量降速環境下,借助大客戶新機發布,藍思2022下半年獲得較好的市場份額或更高的單機價值量,以保持該項業務營收的平穩。
此前藍思科技高管也曾多次提到,2022年下半年是行業的傳統旺季,公司各大客戶新品密集發布。公司繼續獲得了消費電子及智能汽車行業各大核心客戶的信任及業務進一步支持。
同日晚間,另一家“果鏈”企業領益智造也發布了2022年業績預告,報告期內,預計實現凈利潤15億元至17億元,同比增長27.11%至44.06%;預計扣非后的凈利潤14.15億元至16.15億元,同比增長75.88%至100.73%。
2022年,“砍單”“踢圈”等消息不時傳出,不少“果鏈”企業深受波及。而藍思科技、領益智造為何能獨善其身?
從兩者的共同點來看,在果鏈陣營中,這兩家公司是為數不多的手機供應鏈垂直一體化的公司,通過加大核心技術研發和產業垂直整合,均涵蓋了材料、零部件、模組、組裝業務。
其次,兩家公司都在進行多元化布局,通過拓展新能源車業務、AR/VR新增量領域打造第二增長曲線,以緩沖消費電子手機相關業務周期波動的壓力。參照此前財報,藍思科技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24.8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六成;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10.15億元,同比增長超過八成。公司內部人士表示,具體到產品層面,藍思科技已涉及中控屏、儀表盤、B柱、充電樁、大尺寸車體玻璃等多款產品及產品組裝業務。為持續增加客戶份額,公司仍在擴展客戶供應鏈里面的更多部件。
第三,兩家公司都提及優化了產品結構,加強成本費用管理。藍思科技方面表示,通過多舉措并舉,多項費用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降本增效利潤率改善明顯。
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的中國智能手機報告預計,2023年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0.9%,降幅收窄;2024年有望迎來反彈。
行至消費電子下行周期的隧道口,復蘇曙光或已不遠,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傳統消費電子行業逐步進入成熟期,一家企業想單純依靠深度綁定蘋果公司賺錢的時代恐怕已一去不返。
目前多家相關上市公司已相繼探索業務多元化,力圖破局“蘋果依賴癥”。立訊精密、藍思科技、領益智造等公司紛紛加碼新能源汽車并布局VR/AR,長盈精密則持續布局新能源動力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