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日經亞洲的一份報告稱,由于需求低迷,蘋果已經要求供應商在今年第一季度減少生產 AirPods、MacBook 和 Apple Watch 系列的零部件。
根據日經亞洲對幾家零部件供應商的供應鏈檢查,蘋果已經通知幾家供應商在第一季度減少生產 AirPods、Apple Watch 和 MacBook 的零部件,這是消費電子產品前景黯淡的一個跡象,理由是需求減弱。
去年第四季度,蘋果的 Mac 收入為 115.1 億美元,同比增長近 26%。包括 Apple Watch 在內的可穿戴設備收入為 410 億美元,而 iPad 收入同比下降 13%,為 71.7 億美元。
在接受日經亞洲采訪時,援引一位蘋果供應商的匿名經理的話說:“蘋果已經提醒我們,自四季度以來,幾乎所有產品線的訂單都在減少,部分原因是需求不是那么強勁?!绷硪晃惶O果和三星供應商的高管將目前的情況描述為“非?;靵y”,并列舉了正在發生的干擾和復雜情況。
在過去幾個月里,蘋果一直面臨著具有挑戰性的供應鏈障礙,主要影響到 iPhone 14 Pro 的生產。蘋果在中國的主要 iPhone 工廠已經以接近峰值的產能恢復了生產,這表明 iPhone 生產已經恢復正常。
12月上旬的時候,電子零件制造行業領頭羊、蘋果手機關鍵供貨商日本村田制作就曾預計,由于需求疲軟,蘋果公司將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削減iPhone 14系列手機的生產計劃。
村田公司總裁Norio Nakajima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從商店中手機的供應情況來看,我認為市場正在向下修正?!盢akajima還預計,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將在今年一季度繼續惡化。
當地時間周二,因媒體報道的砍單傳聞影響,美股“股王”蘋果公司收跌近4%,市值也跌破2萬億美元關口。
值得一提的是,正好是在一年之前,當地時間2022年1月3日,蘋果公司成為美股歷史上首家市值觸及3萬億美元關口的公司。
但隨之而來的是,美國的高通脹、美聯儲瘋狂的加息周期等不利因素,使得該股在這一年間抹去了超三分之一的市值。
在這一年期間,微軟公司和沙特阿美的市值也已相繼跌破了2萬億美元,在蘋果失守這一關口后,全球范圍內已經沒有公司的市值在2萬億美元上方。
過去一年,蘋果公司在大部分時間里的表現都優于標普500指數。但最近市場對該公司的需求擔憂加劇,導致股價幾周跌跌不休。去年12月,蘋果股價累跌12%,創下2019年5月以來表現最差的一個月。
兩大因素主導 蘋果三大產品線遭砍單
據日經新聞報道,蘋果以需求減弱為由,通知中國大陸供應商本季減產AirPods、Apple Watch和MacBook元器件,中國大陸供應鏈受到需求下滑和防疫政策調整的雙重挑戰。
法人認為,蘋果砍單三大產品線,中國大陸立訊精密受創最大,廣達、仁寶、精元、新普等中國臺灣廠商同步警戒。
需求下滑加防疫政策調整 供應鏈受雙重影響
據悉,這是繼iPhone 14系列傳出因入門款機型銷售不佳,蘋果縮減相關訂單之后,最新的蘋果砍單消息。法人指出,iPhone、AirPods、Apple Watch、MacBook是蘋果目前最重要的四大硬件產品,若四大產品線都面臨砍單風險,凸顯全球消費類產品市況比預期更糟。
蘋果一家供應商向日經新聞透露,上季開始,蘋果即通知要減少幾乎所有生產線的訂單,原因之一是需求不強。此外,中國大陸官方防疫政策調整,整體供應鏈也還在適應之中。
科技業一開始對中國大陸官方解除防疫機制表示支持,如今卻面臨感染激增的狀態。榮耀的主管表示:“新一波疫情蔓延得非常快,多數廠商如今發現,隔離員工已沒什么意義?!?
Natixis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Alicia Garcia Herrero預測,防疫政策調整將對制造業產生“顯著”影響。她說:“然而,如果大多數主要城市在農歷新年結束前達到疫情感染峰值,這種情況可能不會持續太久。簡而言之,我認為外需不足將成為2023年中國制造業的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
江蘇省一家為蘋果和英特爾服務的印刷電路板供應商的經理表示:“我們團隊一半以上的人測試呈陽性,我們面臨著生產中斷。但恰好需求很低迷,所以我們只好讓員工休假?!?
但目前,盡管需求前景黯淡,科技制造商仍不愿裁員,因為他們擔心會重蹈覆轍。
富士康位于鄭州的工廠是全球最大的iPhone制造基地,在10月下旬爆發COVID疫情后,勞動力短缺。現在它提供高達14,000元的獎金鼓勵員工,并希望員工推薦更多新員工。據最新消息,富士康鄭州科技園區目前出貨量已達原先預估的90%,訂單狀況良好,從現在到農歷春節前后的幾個月,將迎來生產高峰,目前用工人數穩定在20萬人左右。
中國大陸與中國臺灣供應鏈皆將受創
業界人士指出,AirPods、Apple Watch和MacBook元件當中,中國臺灣廠商在MacBook元件扮演的角色相對較重,AirPods與Apple Watch目前主要協力廠都是中國大陸企業。
其中,Apple Watch由立訊精密拿下絕大多數組裝訂單。AirPods方面,先前由主要歌爾聲學操刀,前一陣子傳出蘋果要求歌爾聲學暫停供貨,轉單至立訊精密,以此研判,此次蘋果削減訂單,立訊精密恐如臨大敵,中國大陸企業受創程度遠大于中國臺灣廠商。
MacBook方面,廣達是最大組裝廠。受庫存調整影響,廣達上季筆電出貨估季減15%至20%,本季進入傳統淡季,預期出貨持續修正,整體而言,2023年筆電出貨量將較去年衰退,但仍優于產業平均水準。
精元為MacBook鍵盤主力供應商,首季為傳統淡季,加上農歷年工作天數減少與中國大陸缺工問題干擾,一般預期,整體營收將較去年第4季下滑。
新普為Macbook電池模組供應商之一,法人指出,新普目前主要應用以消費性IT為主,首季為傳統淡季,盡管蘋果可能減少供應鏈訂單,但隨著新普近年全力發展非IT業務,在營收貢獻逐步擴大下,預期蘋果調整訂單對新普業績影響不大。
企業管理層對未來呈樂觀態度
消息稱,雖受到需求下滑及防疫政策影響,但大多企業管理層對未來呈樂觀態度。
“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疫情的激增將在2月左右達到頂峰,并可能從3月開始逐漸恢復正常,”一家芯片制造商的經理表示,“我們在12月初經歷了一段非常黑暗的時期,當時我們團隊和供應商中幾乎一半的人突然感染了新冠病毒,可能只有不到50%的人仍在工作……但現在情況正在逐漸好轉。”
私募股權公司J&J Investment的首席投資官Jonah Cheng同樣持樂觀態度。Cheng說:“電子供應鏈仍處于消化過剩庫存的階段,而不是開始大量生產零部件,但在2023年第一季度有望觸底。短期內肯定會有很多干擾,但在未來幾個季度,‘重新開放’可能會很好地刺激經濟,并為復蘇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