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蘋果MR產品多次“逃票”,但絲毫未阻擋消費者關注它的熱情。
9月7日,在據蘋果發布會不到9個小時,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微博發布一條博文稱:“手機看起來沒什么不同,就不打算換了,但期待蘋果的MR頭顯產品,只有VR/AR/MR的硬件做好了,才有可能迎來元宇宙的春天,在這個點上,一直覺得要等蘋果的發力。”
那么被寄予厚望的蘋果MR頭顯產品是否真能如期而至?
據供應鏈傳出的消息稱,明年1月份蘋果或將發布頭戴裝置新品發布會。該產品售價預期至少為2000美金,在出貨方面,明年樂觀來看MR出貨約為100—120萬部,保守來看,出貨量約為50—80萬部。
“蘋果第一代MR發售量不大”
在創新的路上,蘋果從未止步。
從手機到耳機,再到手表,蘋果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出乎意料的是蘋果卻在消費電子市場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而這寄托于其走精品路線的打法。按照蘋果之前的記錄,當蘋果真的發布一款MR頭盔產品時,它很可能會帶來一種全新的體驗。
只不過蘋果公司不會稱MR為元宇宙產品。“我將遠離這些流行語,我們只叫它增強現實”,庫克說。此前,庫克已經數年來持續強調過AR對于未來蘋果發展的重要性,甚至有行業觀點認為,AR將是庫克任期中的一個重要節點。
有業內人士更是直接打趣到:“蘋果手機是喬布斯創造的功績,而庫克也需要建立屬于自己的‘功績’,以功成名就。”
AR似乎正成為繼2015年推出蘋果手表以來蘋果積極押注的產品類別,盡管“多次跳票”,但它依然一次又一次的抓住了消費者的眼球。
早前,彭博社曾發布消息稱,蘋果一開始AR的路線圖是2019年發布,2020年發售,但由于一系列的挑戰,決定跳票至2021年發布,然后在2022年發售,然而,內容不足和芯片發熱問題又令計劃推遲到2022年底或2023年發布,2023年發售。
有知情人士更是透露,這款頭顯配備了先進的處理器,而且搭載了超高分辨率屏幕,另外盡管代號為N301的第一款設備將同時提供VR和AR功能,但蘋果同時在開發代號為N421的一體式AR眼鏡。有業內人士更是預判到,蘋果MR 2023年發布,AR眼鏡或在2023年或者2025年亮相。
不過,據供應鏈端傳出的消息稱,明年1月份蘋果將舉行頭戴MR發布會,售價預期至少為2000美金,在出貨方面,樂觀來看,明年蘋果MR出貨量約在100—120萬部,保守來看出貨量約為50—80萬部。
由此可見,蘋果第一代 MR產品發售量并不大。
而對于蘋果MR產品多次跳票現象的出現,一位業內人士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其認為,蘋果在打磨產品上向來是十分苛刻的,其實蘋果的硬件產品應該都是已確定下來的,而問題的出現可能是在軟件生態、聯動方面。
上述人士繼續補充到,現在大家都在等蘋果MR產品的出爐,因為在VR/AR領域,如今大家的觀念仍停留在我為什么要買它,買了它能干嘛的尷尬階段。
MR供應鏈釋放利好消息
關于蘋果MR,供應鏈端的消息也不斷被爆出。
日前有報道稱,國內某科技公司的硅基OLED經多次向蘋果送樣,目前蘋果研發人員還在合肥工廠與其共同推進XR設備用的硅基OLED,有希望成為蘋果XR設備硅基OLED供應商。
由此不難看出蘋果的XR設備產品已是板上釘釘。
對于AR/MR頭戴裝置產品來說,重量、電池系統、感測、眼球追蹤等至關重要,那么在上述重要環節中,蘋果的MR供應商是誰呢?
郭明錤曾預測稱,在3D感測的VCSEL領域,iPhone的VCSEL主要供貨商為穩懋(生產)與Lumentum (設計),所以預測Apple AR/MR頭戴裝置用于3D感測的VCSEL,主要也將由穩懋與Lumentum提供;在ABF載板領域,欣興為Apple Silicon (M1、M1 Pro與M1 Max)獨家ABF載板供貨商,故預測欣興將是Apple AR頭戴裝置處理器的ABF供貨商。
Wi-Fi是頭戴顯示設備改善用戶體驗最重要的規格之一,據郭明錤預測的消息顯示,璟德為MR與天線LTCC新成長周期的關鍵受益者;揚明光與玉晶光是Apple AR/MR頭戴顯示設備的超短焦透鏡供應商;索尼是Apple AR/MR頭戴顯示設備的4K Micro OLED顯示器供應商;致伸是Apple AR/MR頭戴顯示設備眼球追蹤系統發射端供應商;SMI為Apple AR/MR頭戴顯示設備的眼球追蹤設計方案與算法供應商;立訊精密為Apple AR/MR頭戴顯示設備的NPI供應商。
此外,郭明錤還預測稱,因ToF校準為精確偵測手勢的關鍵,故對Jabil與歌爾股份生產的頭戴裝置側邊機殼之公差設計要求很高。基于此可以看出,Jabil和歌爾股份也將會是Apple AR/MR頭戴顯示設備的供應商。
除了這一消息外,GIS為Pancake透鏡貼合供應商,大立光為蘋果AR/MR相機鏡頭最大供應商。
此外,據已披露的消息顯示,蘋果客戶的MR產品結構研發中心就設在長盈精密,長盈精密已經經歷了5年以上的配合開發工作,第一代產品預計獨供結構件解決方案。
有意思的是,長盈精密的研發投入金額的變動似乎也從側面一定程度上驗證了這一說法。經過查詢發現,2015年長盈精密的研發投入約為2.62億元,2016年其研發投入直接飆升至4.83億元,2017年——2021年研發投入分別為6.29億元、7.66億元、8.39億元、8.82億元和10.79億元。
對于2021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22.29%的原因,長盈精密曾在年報中透露,主要是國際客戶新項目材料費用、研發人工等增加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長盈精密也曾在公告中透露,在VR/AR領域,除已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的核心客戶外,報告期內,公司還取得了元宇宙行業重要客戶的供應商資格。而這個客戶很可能就是蘋果公司。
其實在VR/AR戰略方面,蘋果供應商在年報中也曾透露一、二。以水晶光電為例,今年上半年水晶光電在其半年報中曾直言,2022年上半年,受中美貿易戰、俄烏戰爭、新冠疫情等眾多因素疊加,世界經濟形勢復雜嚴峻,全球經濟及市場需求進入疲軟期,行業競爭愈演愈烈。公司以“深耕‘光學+’業務,實現突破性發展”為經營方針,堅定沿著“光學+”賽道進行布局,夯實以手機為核心的消費類終端產業的業務根基,強化實施以智能汽車和 AR/VR作為第二個戰略核心業務的產業布局,確保基礎經營穩健發展和實現新業務戰略性突破。
由此不難看出,整個終端市場已發生明顯的變化,而AR/VR儼然已被部分公司納入第二核心業務,不過另一波人士則對VR/AR則持觀望態度,在他們看來,這一市場的需求量還頗小,并不能帶來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