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從疫情爆發至今,整個手機產業終端市場的出貨量表現十分不樂觀,一方面在于受到疫情影響,另一方面在于智能手機市場本身就已經進入存量階段;其中高端市場依然被蘋果、三星占領,而在中低端市場更是國內一線手機品牌的天下。
對于手機供應鏈廠商而言,受智能手機終端市場的影響其實非常大,一方面在于市場出貨量的持續下降,另一方面則在于智能終端品牌出貨量的集中程度不斷提高。在這種情況下,供應鏈廠商謀求新出路勢在必行。
如立訊精密、歌爾股份、藍思科技等行業巨頭則一方面加速形成制造業平臺,深度與大客戶進行綁定;與此同時,也在加速布局新的產品。而對于一些中小型供應鏈廠商而言,其實同樣如此,在資本的助力下,進軍新的產業并形成規模效益,是助力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
手機市場需求下行背后 消費類電子產業不理想
其實手機市場的不理想狀態已經成為業界皆知,據IDC數據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2.86億臺,同比下降8.7%,這是連續第4個季度下滑,出貨量前五名依然是三星、蘋果、小米、vivo和OPPO。
而據筆者此前報道,業界人士曾認為,當前智能手機是否回暖,恐怕要到第三季度才能看出,就目前來看,盡管近兩個月來市場有所好轉,但整體的情況同樣并沒有改善很多。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在智能手機市場,包括筆記本電腦、平板、TWS耳機、智能手表等消費類電子產品均是如此。
同時,從庫存角度來看,由于終端市場需求的下降,導致整個行業都在面臨清理庫存的情況,從終端廠商到供應鏈端均是如此,小米更是坦言全球都有一定的渠道庫存。
據業界人士表示:“由于現在市場出貨量的下降,加上現在智能手機同質化本身就嚴重,并且沒有什么創新,這兩年里在手機硬件中‘炒作’最多的就是屏幕和攝像頭,現在屏幕已經做到極致,攝像頭的性能幾乎也是過剩遠超過消費者的需求,從手機廠商來看,硬件方面已經很難找到重大創新。”
該人士還強調:“這種硬件缺乏創新,不只是在智能手機方面,包括傳統的3C硬件產品,像筆記本、平板電腦這些,同樣也是在屏幕和攝像頭方面下功夫,因為從性能方面來看,都是非常成熟的產業,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筆記本、平板這兩年的增量也主要是由于疫情,但現在疫情穩定后,市場需求肯定會下降;哪怕是這兩年快速成長的TWS耳機和智能手表市場,更是如此。”
以TWS耳機和智能手表市場為例,據其分析:“兩個行業起來的非常快,但是倒閉企業的速度也非常快!原因在于,本身的含量并不是很高,尤其是對于制造端來說,像一些代工廠和白牌市場,TWS耳機剛興起的時候,不少企業都吃到了市場的紅利,但隨著價格戰的下殺,很多小型工廠根本支撐不住,經不起大廠的價格戰。”
實際上,從去年底到今年初,從二級市場來看,以AR/VR為硬件代表的元宇宙也成為市場炒作熱點,盡管從政策和市場空間來看,未來將會是一個極大且極具誘惑力的產業。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從出貨量方面來看,據IDC中國發布,第二季度中國AR/VR頭顯出貨量30.9萬臺,其中AR出貨量為1.2萬臺,VR出貨量為29.7萬臺。今年上半年,AR/VR市場的出貨量為58.6萬臺(AR為2.8萬臺,VR為55.8萬臺)。
看似該數據環比出現了一定幅度的提升,但實際上,從整個消費類電子產業來看,占比依然很小,尚且無法接力智能手機成為消費類電子產業新的推動者!
從上述來看,當前消費類電子市場整體的情況并不是很好,一方面在于此前的智能手機市場的滯漲,而在新型消費類電子方面,尚未出現快速爆發起量的產品!
拓展新業務成當務之急 各大廠商各使神通
在這種情況下,對于手機產業鏈廠商而言,在進軍新市場方面,可謂是各使神通。據筆者與相關企業交流得知,大部分企業在手機業務方面依然維持,其中一些企業甚至面臨“虧損”,但依然在維持客戶訂單,另一方面,則在積極拓展新的業務,而在新業務層面,不少企業更是直接跨界。
首先從大型企業來看,如立訊精密、歌爾股份、藍思科技等,這些企業在消費類電子領域繼續發力,在大客戶的帶領下,拓展到更多的非手機類消費類電子領域,如代工、TWS耳機、AR/VR等,整體來看,這類大型企業在傳統消費類電子依然快速拓展,與此同時,這類企業也在積極拓展非消費類電子市場,如汽車、新能源、光伏等領域。
除此以外,則是部分中小型企業,在消費類電子市場整體的訂單情況不理想的基礎上,更是橫向拓展非消費類電子業務。
以光弘科技為例,據其表示,公司目前生產的微型逆變器、儲能電源管理系統是光伏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對應客戶業務的高速發展,公司也會加大在相關領域的投入。
光弘科技也曾對外表示,公司為知名光伏企業昱能科技生產的微型逆變器已經在三季度正式開始量產出貨。隨著對應客戶業務的高速發展,公司也會加大在相關領域的投入,積極提升能源業務的占比。
而據接近光弘科技內部人士向筆者稱:“光弘科技在逆變器領域進行代工,而該客戶此前也是光弘科技的手機類客戶,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度會大批量生產供貨。”
而從光弘科技本身來看,該公司此前主要從事智能手機組裝代工,隨后也進入了汽車市場,目前進一步進入逆變器領域,則可以更加快速拓展更多業務和市場。
除了光弘科技以外,奧海科技同樣如此,作為國內知名智能手機充電器企業,去年生產手機充電器數量達到了2.2億只,手機類客戶包括華為、榮耀、OPPO、vivo、小米、傳音等國內一線手機品牌。
據奧海科技表示,公司在鞏固消費電子電源的基礎上,正在向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光伏行業延伸,奮力開拓第二、第三增長曲線。
其還介紹,目前公司正穩步推進公司在光伏逆變器、儲能逆變器等方面的業務布局和資源投入,完善公司光儲充一體化和集中供給系統服務能力。公司上半年非手機業務總營收占比已提升到35%以上。
海能實業同樣如此,據其發布公告稱,子公司海能新能源就擬在江西安福**產業園區投資建設江西海能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4GWh儲能電池項目的事項,與安福縣人民政府簽署《投資協議書》,項目投資規模18.6億元。
海能實業還表示,公司規劃的儲能項目的終端產品是家用儲能相關產品,包括逆變器、混合逆變器、儲能一體機。這些產品正在研發中,部分產品在10月份可以完成初步樣品,樣品出來之后認證的時間預估3-6個月,大概在明年Q2、Q3期間可以實現正常量產和銷售。目標市場主要集中在歐美、澳洲這些市場體量比較大的地方。
整體來看,除了上述企業以外,其實還有很多手機產業鏈企業在進入新的領域,其中汽車產業則是最為典型的方向,而這些新的市場,都是近些年來資本厚愛的市場,從目前來看,部分企業通過資本運作以及老客戶的推動等方式,已經在新市場開始取得了一定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