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消息,沉寂許久的消費電子板塊今日震蕩走強。截至收盤,福蓉科技、賽騰股份、環旭電子、東山精密等多支個股漲停,市值超兩千億元的果鏈龍頭立訊精密也大漲8%。
此前,手機、電腦等傳統電子產品的需求持續疲軟,大部分消費電子公司股價長期低迷。如今消費電子板塊一反常態,多支個股在底部強勢反彈,背后邏輯是什么?
我們或許可以從今日的領漲股之一——環旭電子身上,找到解疑的鑰匙。
▍消費電子公司啟動第二引擎
昨日(7月27日),環旭電子發布業績快報:2022年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29.93%。細分來看,其汽車電子類產品營收同比增長79.63%,增幅遠超其他產品,同期該公司電腦及存儲類產品、通訊類產品、消費電子類產品營收同比增幅分別為54.06%、26.86%、22.65%。
其實,環旭電子在汽車電子領域已有三十多年的經驗,但最近兩年,該公司才開始圍繞車電的智能座艙、動力總成等方面展開布局,其預計將在2022年正式量產電動車用逆變器使用的IGBT與SiC電源模塊。
在今日披露的業績交流會紀要中,環旭電子不掩對新興汽車電子業務的自豪,表示“我們這一兩年有很多的斬獲,除了傳統汽車業務的增長,在動力總成、功率模塊等領域實現了更大的突破……今年車電業務增長最快的就是在動力總成和智能座艙領域。”
可以說,在加碼汽車電子業務的過程中,環旭電子交上了讓人滿意的答卷。放眼整個A股,“含車量”顯著提升的消費電子公司不在少數。
《科創板日報》梳理了近期的機構調研紀要后發現,立訊精密、長盈精密、聞泰科技、長信科技等多公司被頻繁問及汽車電子業務,更有公司積極“秀出”相關業務:
其中,立訊精密表示,SmartEV是中國汽車人百年不遇的機會,盡管安卓手機在市場中存在壓力,但不代表公司在供應鏈或是在對品牌客戶方面,沒有沉淀一些對SmartEV有幫助的東西,公司有著單車價值超過2萬元的規劃,已在中國建立二十幾家線束工廠,“15年后,我們的汽車Tier1業務,即連接器和線束走在前面……大股東用了100億左右去投資奇瑞,正是為了讓立訊的Tier1可以在未來最黃金的十年窗口期把握住(智能電動車的)機會。”
翻過一頁頁的調研紀要,這樣的公司不勝枚舉:
以手機顯示屏起家的公司順勢開發車載顯示器,藍思科技可供應車載中控屏、儀表盤組件以及其他智能座艙顯示屏組件;擅長生產印制電路板的公司輕松找到了突破口,鵬鼎控股的汽車BMS板已通過認證,今年可以批量供貨;消費電子產品鏡頭供應商也憑借本業優勢在汽車電子行業擁有了一席之地,聯創電子表示有望成為特斯拉車載鏡頭單體第一供應商。
▍手機市場存在結構性機會 元宇宙打開新思路?
消費電子公司向汽車電子轉移,本質是為了奔赴增量市場,其實,作為存量市場的消費電子行業,仍存在結構性機會。
一方面,盡管消費電子下游需求不振已是行業共識,但是,預計于秋季發布的蘋果新品或是消費電子產業鏈的一劑強心針。據報道,富士康、和碩、聞泰科技、藍思科技等多家果鏈代工廠和供應商正在大規模高薪招工,多家果鏈上市公司表示,大客戶訂單穩定,與往年相比沒有大的波動。
以環旭電子為例,該公司為蘋果手機WiFi模組、AiP、UWB模組等的核心供應商,從其半年報快報來看,除了大力拓展汽車電子業務,智能手機、智能穿戴相關SiP模組產品需求增加也是當期營收增長的一大原因。
立訊精密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在近期的調研中,該公司董事長直言,“我確實感受到部分手機品牌是比較辛苦的,但公司在安卓平臺相關的布局比較少。從目前的需求及預期上看,我認為公司已有配合的客戶沒有多大變化,還是比較穩健的,有影響也不會太大。”
另一方面,元宇宙方興未艾,VR/AR/MR技術的發展也有望助力消費電子板塊延續新生。中信證券表示,展望全年,預計2022年VR硬件出貨可達1500萬臺以上,wellsenn XR預計2022年全球AR硬件出貨有望達約45萬臺,2023年全球AR硬件出貨有望首次突破百萬量級。
在該領域,立訊精密、長盈精密、歌爾股份、藍特光學、聯創電子等多家公司均已有客戶、產品、技術布局和落地。
▍低估值醞釀布局良機?
當下,消費電子的板塊估值較低,已有多家機構看好未來修復空間。
安信證券表示,截至7月25日,消費電子(申萬)指數PE為29.58倍,過去10年PE百分位為8.77%,消費電子板塊處于歷史低估區間。可關注VR產業鏈的進展以及向車規級產品轉型公司的進展。
中信證券分析師也認為,消費電子板塊由于外部環境波動以及國內局部疫情反復影響,年初以來估值水平持續降低,當前PE-TTM為36倍,接近歷史低位33倍,同時消費電子板塊基金重倉規模占電子行業基金重倉規模比例降至16.61%,為過去五個季度低位。
展望后續,該機構稱,隨著國內局部疫情影響趨弱,需求恢復,以及智能手表、AR/VR、汽車電子等新終端拉貨,消費電子板塊估值有望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