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低迷雖已不是新鮮事,但2022年開局,手機行業的日子似乎格外不好過。“相對于2021年同期,我們公司的銷售額下降了至少30%,”華東地區一位手機銷售商徐先生向財聯社記者透露。
記者多方了解到,在疫情管控期間,多地線下手機店鋪已停擺,線上銷售受物流影響亦有阻力。除此之外,更深層次的原因則來自于手機創新貧乏,換機需求降低。最新披露的產業鏈相關公司的業績亦在印證,壓力已由消費端向產業鏈中上游傳導,疊加疫情仍在反復,手機產業的壓力短時間內恐難以緩解。
線上線下均遇阻 銷售市場不容樂觀
“2021年已經相對2020年賣的少了,但是2022年公司情況更差,”徐先生向記者表示。徐先生是華東地區某市的手機銷售商,已在手機行業深耕十余年,其公司業務包括向當地移動、聯通等運營商直供以及多家線下零售店。
“第一季度公司營業額已經較上年少了30%-40%。三月底到現在,受疫情影響,線下的門店幾乎開不了。線上的銷售由于物流受限,也很難進行。”徐先生進一步透露。
相似的情況亦出現在此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深圳地區。“最近有恢復,但前段時間肯定沒有啦,那段時間商場完全沒人,”深圳福田區某商場內的蘋果手機銷售員稱。
2022年,手機行業“開局”并不順利。根據CINNO Research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市場智能手機銷量約為7,439萬部,較去年同期下滑14.4%,較去年第四季度環比微增0.7%。
“長三角的疫情對需求和產能都有一定影響,”CINNO Research分析師劉雨實對財聯社記者分析道。
劉雨實認為,作為國內消費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長三角疫情不僅影響當地線下渠道,物流延遲、倉庫封閉也影響了線上渠道。同時長三角地區是消費電子產業鏈中眾多材料、部品、代工、運輸的中心,盡管已經針對重點企業實行了有計劃的復工,但只要疫情還在持續,不利影響還將持續較長時間。
“除疫情外,手機行業本身亦已進入瓶頸期。在手機形態趨于雷同,芯片性能提升有限,影像功能沒有革命變化下,消費者換機周期繼續拉長。”劉雨實進一步表示道。
由于創新越來越少,換機周期被拉長,手機行業前景被各界質疑已久。近兩年產業內的焦點產品主要是折疊屏手機,但折疊屏手機能否“救市”,仍需打上問號。
“折疊屏手機確實難買到,因為供貨本身就很少。現在幾乎沒有人來找我們買折疊屏手機,”徐先生透露。劉雨實則告訴記者,“折疊屏作為高價產品,消費者對其配置要求達到旗艦級,但折疊功能與堆砌配置之間存在矛盾,往往在參數上弱于同期旗艦產品,而折疊功能本身尚缺乏核心應用場景,仍被視作一種小眾嘗鮮產品。”
產業鏈集體“示警” 壓力恐將持續
“現在完全不存在拿不拿到貨的問題,至少對于我們這些老銷售商感受是供大于求,”徐先生向財聯社記者透露。
終端的手機客戶難以清庫存,上游的產業鏈供應商們日子也不好過。某手機零部件上市公司高管向記者透露,“Q1我們手機業務的需求下降了至少20%,Q2目前看來需求也還不行,筆電業務出貨量也在一起下降。”
果鏈巨頭藍思科技(300433.SZ)今年Q1共實現營收93.34億元,同比下滑22.15%,凈利潤虧損4.11億,同比下滑134.12%。公司表示,下降原因與終端客戶減少以及疫情影響有關。
另一“果鏈”企業舜宇光學科技(02382.HK)此前公布的2022年3月各主要產品出貨量顯示:手機鏡頭出貨量1.2011億件,同比下降8.1%,;手機攝像模組出貨量4792.1萬件,同比下降20.1%。
去年的“風口”芯片企業亦出現了利潤下滑。卓勝微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13.3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2.4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歸母凈利潤為4.41億元到4.68億元,同比下降12.59%到7.66%。
2021年,歐菲光(002456.SZ)、維信諾(002387.SZ)、長盈精密(300115.SZ)、得潤電子(002055.SZ)這些曾經的消費電子巨頭都以巨額虧損收場。且多家產業鏈公司在2021年的業績報告中,幾乎均提及受到“H客戶智能手機業務受到芯片斷供等限制措施”“受智能手機芯片供應緊缺影響,部分國內客戶需求訂單放緩”等類似原因影響。而根據部分已公布的2022年Q1業績來看,尚未找到新業績支撐點的消費電子產業鏈企業恐持續承壓。
對此,劉雨實表示:“榮耀、OPPO、vivo優勢主要體現在仍掌握中低端市場,但高端市場難以與蘋果抗衡。盡管幾家廠商均試圖通過自研芯片等方式努力挖掘高端品牌價值,但短期內難以取得切實成效,用戶體驗和高端溢價仍受限于安卓平臺核心供應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