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疊屏正在成為2022年智能手機最大的風口!”最近各大券商電子分析頻頻發研報,預測了這一趨勢。
就在2021年最后一個月,OPPO發布了旗下首款折疊屏手機Find N。隨后,華為推出了縱向折疊屏旗艦手機P50Pocket寶盒,榮耀也帶來了“一步到位”的折疊手機Magic V。
華為縱向折疊屏旗艦手機P50Pocket寶盒,圖源:華為官網
榮耀折疊手機Magic V,圖源:榮耀官網
折疊元年,這次真的來了!
而這一場手機變革背后真正的推手,則是屏幕廠商,他們解決了核心技術難題——柔性AMOLED折疊屏。如同從鍵盤到觸摸屏的變革,智能手機形態再次開啟了一個新世界。
維信諾柔性AMOLED 360度折疊終端
與以往不同的是,國內廠商已經脫離了前一代LCD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之后再創新的跟隨策略,在OLED時代,通過超前的預判、自主創新和篤定的堅守,國內廠商已實現了“中韓對壘”的市場格局。
而在國內廠商中,維信諾又成為了OLED行業自主創新的典型代表。相比主營業務90%以上都是LCD業務的京東方、華星光電,尚且經歷了長達十余年的產能積累才得以變現,維信諾早在20年前就已超前預判并布局更具有未來性的OLED顯示技術,這樣的做法也曾一度令很多人疑惑。
關于這場堅守是否值得,手機產業變革的折疊風潮中已經給出了肯定的答案。試想若非提前布局,今天分庭抗禮的局面將不復存在。
高校實驗室到產業化的20年攻堅戰
眾所周知,從90年代開始,國內顯示面板產業經歷了幾輪技術與市場周期。這其中包括維信諾、京東方、深天馬、TCL華星等廠商多年不懈的努力,基本實現了供應鏈的自主可控。
然而,這些企業發展起始路徑卻大有不同。相較于京東方、深天馬源于國企改制,市場化導向轉型到面板產業的“市場追隨派”,維信諾被視為從“學院派”起步。
談到維信諾的起步歷史,還要從上世紀90年代清華大學OLED項目組開始說起。當時該項目組基于實驗室里一臺二手的鍍膜機,從發光器件進行基礎研究。彼時,國際上包括柯達、索尼、富士電機、日本先鋒等在內的知名大公司對這項技術的研究也處于起步階段,然而隨著產業的發展,這些大企業相繼從OLED進程中退出。
退出的原因也很簡單,除了OLED,PDP、FED等顯示技術也屬于研究的熱點,那時沒有人敢預判在若干年后,OLED會成為主流顯示技術。但清華大學OLED項目組卻基于科學機理進行了前瞻性預判,并且從一開始就朝著“產業化”的目標進行布局。
時間來到2001年,為了推動OLED技術邁出產業化的第一步,維信諾注冊成立!這也開啟了“一條產業化道路向前行”的創新實踐。
由于與國際上的大公司同時起步,加上從基礎研究著手、掌握OLED最本質的理解,維信諾讓中國大陸的面板顯示第一次在國際上獲得了話語權。在2002年,全球OLED標準的制定工作被正式提上議程。之后在2010年,IEC/TC 110國際電工委員會電子顯示器件技術委員下的柔性顯示器件工作組(WG8)正式成立,代表著顯示產業即將從平板顯示進入柔性顯示時代。隨后2002年和2012年,維信諾成為首個代表中國承擔OLED國際標準和柔性顯示國際標準制定工作的企業。
這期間,除了推動產業標準進程外,根植于清華進行基礎研究的優勢,維信諾也在同步進行產業化落地。2005年底,維信諾打通了產業化道路上的“最后一公里”,開始建設中國大陸第一條OLED生產線,進入全球OLED領域角逐,并于2012年開始多年保持PMOLED出貨量第一。
目前,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四大創新基地,維信諾布局了一條G5.5 AMOLED生產線、兩條G6全柔AMOLED生產線、兩條AMOLED模組生產線,以及面向未來顯示的Micro-LED中試線,其生產線產能和良率不斷提升,且產品種類迅速擴大。
而基于20年的技術積累,維信諾柔性OLED產品也創造多項世界第一,包括全球首款屏下攝像手機、全球首款144Hz刷新率手機、全球首款165Hz刷新率手機、全球首款環繞屏手機、全球首款柔性穿戴手機、全球首款透明A柱汽車等。
截至目前,維信諾已擁有一萬余件OLED關鍵專利,并參與主導制定或修訂了多項OLED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站在國際競爭的制高點上,為我國產業發展贏得了話語權。
從維信諾20年發展取得的成就來看,維信諾從PMOLED,到硬屏AMOLED,再到柔性AMOLED,無一不是基于對OLED最本質的理解以及多年的積累,才成功預判了發展方向。且提前布局,并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迎難而上、堅定前行,不斷提升信息技術產業的自主化水平,不斷增強著我國顯示產業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信心和底氣。
艱難而正確的道路:目標全球前三
雖然今天看這是一條較為清晰的技術道路,但對維信諾而言,這20年走得并不那么容易。從關鍵設備、材料到工藝制程、良率,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艱難。
分析師李雷廣表示:“從技術上看,過去20年我國的LCD面板企業更多是跟隨創新,基本遵循著日韓驗證過的成熟技術方向走,在節奏上慢半拍。而維信諾涉足OLED領域與全球OLED產業的起步時間是同步的,是從0開始,可以說并無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從材料到器件,從科研到中試、量產,維信諾每走一步的背后都是無數的失敗積累和不懈的堅持。”
“不僅是技術,這其中還要面對市場的不確定性。這條路能否走通、什么時候產業爆發、什么時候能獲得資本認可并保證持續的投入,都是對維信諾管理層和研發人員的壓力。”李雷廣說道。
好在過去20年,維信諾一次又一次做出了正確的預判,也“熬”過了市場不確定期。
而站在20年的節點上,維信諾又一次做出了自己的預判。在2021年12月7日的維信諾20周年慶典上,他們首次公開闡述了自己的“中長期發展戰略”:在五年內,公司聚焦OLED和Micro-LED新興顯示業務,實現產品能力覆蓋從微小到超大的全尺寸應用領域,OLED面板出貨量位居全球前三。通過十年的努力,公司實現產業生態協同發展,成為全球新興顯示行業領導者。
這些戰略,在其技術布局中,早見端倪。據筆者了解到,維信諾重視OLED技術研發,當前在極致小孔、屏下攝像、窄邊框、高刷新率、折疊屏、低功耗、寬變頻刷新率、無偏光片、屏幕集成等方面具備核心技術優勢。尤其是在屏下攝像領域,維信諾更是處于行業領先水平。
維信諾InV see® Pro屏下攝像解決方案
目前,維信諾在智能手機領域已供貨榮耀、小米、中興、努比亞、Motorola、聯想等多家品牌客戶主力機型,供貨多家手機廠商折疊產品,榮耀60、50系列,V40、30Pro、Pro+系列產品;屏下攝像升級方案已發布,在協同終端廠商推動應用落地。超高刷新率屏幕方面,165Hz、144Hz供貨努比亞紅魔、聯想拯救者游戲手機。
在智能穿戴領域更是實現了頭部品牌全供貨——fitbit、OPPO、vivo、華米、小米等客戶,獨供OPPO柔性屏智能手表OPPO Watch及Watch 2全系;獨供華米Amazfit X智能手表;今年上半年供貨小米手環6、小米Watch,Vivo Watch等。
隨著公司導入更多品牌客戶,維信諾近年來的營收規模提升明顯。2021年前三季度,維信諾實現營業收入27.33億元,其中OLED產品營收26.23億元,同比增長94.61%,其出貨量也穩居全球前四名。
在新產線投產方面,維信諾同樣進展迅速。2021年以來,公司控股的昆山5.5代生產線、固安6代柔性生產線產能持續釋放,良率、稼動率進一步提升,產品持續交付一線品牌客戶,前三季度出貨量同比增長超100%。另外,其參股的合肥第6代柔性AMOLED生產線、廣州增城柔性模組線均已實現對品牌客戶的量產交付,產能穩步爬升。
值得提及的是,維信諾連續十二個月與榮耀終端有限公司簽署的日常經營類訂單金額累計達22.485億元,這次榮耀采購的產品主要由維信諾固安6代柔性AMOLED面板生產線出貨。業內人士指出,維信諾連續12個月內與客戶簽訂的訂單,充分體現了其各產線產能的釋放以及交付能力的提升,能夠進一步鞏固維信諾的市場競爭地位。
除了在小尺寸AMOLED領域進一步提升競爭力外,維信諾在平板、筆電、車載等中尺寸應用領域也積極開拓布局。在新技術方向,公司參股設立的成都辰顯光電已建成Micro LED中試線,完成了工藝全線打通,已開發出中國大陸首個像素密度 326PPI,1.84 英寸Micro LED穿戴樣品,以及首款高端TV用的可拼接Micro-LED單屏樣品,加速完善公司在新型顯示產業領域的戰略布局,未來有望進一步豐富公司的產品結構。
維信諾柔性屏在電子產品中的應用
如今,為了實現柔性屏全球前三的目標,維信諾在筑牢小尺寸應用領域的基礎上,擴展中尺寸應用新領域和開拓大尺寸新賽道。目前其已推動柔性穿戴、平板/筆電、車載等創新技術落地量產應用,并持續探索AR/VR、TV等應用市場。
就目前而言,維信諾能否實現目標誰也不知道答案,但基于20年的技術積累,該公司對顯示產業發展具有較強的預判能力,并對新技術、新市場、新產品等進行前瞻性布局。相信不斷努力的維信諾,可以實現其設定的中長期目標。
長期主義下的攻堅戰,引領下一個時代
當前,顯示產業正處于技術更迭和演進的關口,維信諾制定新的發展戰略,正是看好新型顯示技術廣闊的市場前景。
眾所周知,顯示設備作為信息呈現和人機交互的關鍵環節,是電子信息產業最重要的基礎之一,隨著電子產品智能化、柔性化、便攜化發展,以OLED、Micro-LED為代表的新型顯示技術有望迎來行業發展的黃金期。
面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重要機遇,我國政府也出臺多項政策支持新型顯示產業發展。例如工信部“十四五”顯示產業規劃,將重點瞄準全柔性顯示、微顯示、超高清等領域加快基礎研究和產業化進程,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作為深耕中國OLED產業20年的主力軍,維信諾目前在OLED新像素設計、屏下攝像技術、高刷新率技術和國際標準化制定等領域實現全球首發和趕超。但將自主創新基因植根于企業文化的維信諾并不滿足于此,公司仍在不懈地致力于為我國高端屏幕探索路徑,用自主創新為國內外客戶帶來價值。
合肥維信諾總經理張明表示,消費者非常樂于以極低的成本去獲得各種各樣的享受,只有把成本降低,才能贏得更廣大的市場。在平板顯示行業,如何減少成本是業界發展的追求。“通過技術創新、成本降低,讓顯示行業走到產業化,惠及千家萬戶。”
顯示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終端應用場景的拓展,但同時,國內上游產業鏈發展仍需持續強化。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領導多次強調,推動新型顯示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并表示將制定實施“十四五”顯示產業規劃政策,統籌資源推動上下游聯動,補齊產業短板。
值得注意的是,維信諾一直在實踐“產業生態戰略”,其愿景是通過上下游的努力,實現全產業鏈的成功。在PMOLED階段,維信諾就通過協同創新的方式加速提升配套的國產化進程,其PMOLED原材料的國產化率也從剛開始的20%提升至90%以上。
而在AMOLED顯示領域,維信諾已與上游產業鏈在多個層面實現了國產替代。在材料領域,針對有機發光材料、薄膜封裝墨水材料、高分辨率光刻膠等方面的問題,維信諾與國內十余家關鍵材料廠商開展聯合開發和驗證,支持國產化材料的導入。在裝備開發方面,維信諾與上游設備公司合作,僅用7個月時間就完成屏體激光切割設備的制造及量產運行,并且在設備產品良品率方面表現良好。
在今年的創新大會上,維信諾也攜顯示產業的專家院士、上下游企業等9位代表,聯合發布了《關于共建新興顯示產業生態圈的倡議書》,旨在有序帶動上游材料、設備,下游終端等行業與新興顯示產業的合作,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
維信諾攜專家院士及企業代表,聯合發布《關于共建新興顯示產業生態圈的倡議書》
正如弘信電子董事長李強所言,面板產業鏈的上下游協同十分關鍵,韓系廠商原本在OLED制造中使用軟硬結合線路板,但這種方式成本非常高,中國廠商主要采用多層板技術路線,可使成本降低一半。在此基礎上,維信諾則向供應商弘信電子提出能否使用雙層線路板的設想,基于此,雙方成功開發出了適配OLED的雙面板,成本一下子降低超80%。“中國供應鏈的創新能力和整合能力非常強大,從這個角度來說,未來OLED的機會肯定在中國。”
一家企業有可能做大一份事業,但只有一群企業才能做強一個產業。只有構建新型顯示產業生態,才能加速中國顯示產業崛起。維信諾董事長、總裁張德強認為,產業協同創新具有乘法的效果,只有通過協同創新,中國新型顯示產業才有可能真正改變產業的格局,服務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維信諾董事長、總裁張德強先生
“維信諾聚焦新興顯示,踐行長期主義,為新興顯示產業做大做優做強持續輸出創新力量。”張德強在大會上表示,未來十年,在維信諾包括技術創新、精益經營、產業生態、人力資源在內的四大戰略主線和“2345”發展框架的共同支撐下,公司將實現產業生態協同發展,成為全球新興顯示行業領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