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廠商相繼涌入折疊屏手機的背后,是智能手機存量競爭下,實現差異化市場路線的必經路之一。
2021年最后一個月,OPPO發布了首款折疊屏手機OPPO Find N,這是繼柔宇、華為、小米、聯想等過后,國產品牌廠商進擊折疊屏手機領域的又一次嘗試。而7699元的起售價,無疑讓此前“只可遠觀”的折疊機變得令消費者“觸手可及”。
產業鏈人士指出,面板廠陸續竣工投產和工藝良率的成熟,是折疊屏手機價格回落的主要原因。也有觀點認為,降價是手機廠商試探市場的常規做法?!斑@是廠商在測試市場接受度,如果市場升溫或者爆發,手機廠商將真正發力折疊機市場,因此現在所有的動作只能算試水?!盬it 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指出。
價格下探成大勢所趨?
目前來看,盡管OPPO新機打破了沉寂多時的折疊屏手機市場,但折疊機價格的下探似乎已是大勢所趨。
查閱已發布的折疊屏手機,早在2019年,三星便發布了其首款折疊屏手機Galaxy Fold,售價15999元人民幣;次年,第二代折疊屏手機Galaxy Z Fold 2 5G發布,國行售價16999元,如今其官網售價已降至12999元;而不久前發布的豎向折疊方案Galaxy Z Flip3 5G,售價更是回歸到萬元以下,7599元起售。
3月30日,小米MIX FOLD正式發布,這是小米首款折疊屏手機,其中12GB+256GB版售價9999元,不過該機型似乎也逃不過降價的命運,目前,小米官網顯示12GB+256GB版售價6999元,已較首發價降低3000元。
而已經于12月23日開售的OPPO Find N,起售價為7699元,較“性價比之王”小米還要低出不少,一加產品經理對此感嘆道:“這個價格我都沒想到,以為定價在一萬二左右?!?
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師林芝強調,折疊機價格的下探并非代表著成本降低,相反,目前該機型的生產成本依舊很高,售價的降低其實是廠商通過降低規格或利潤所實現的?!捌放茝S商通過降低價格來試探消費者的接受度,但是國內還沒有測試出消費者大規模接受的價格點?!彼e例,三星折疊機價格的下探,就已反映在歐美和韓國開始升溫的市場中。
不過,相較上述廠商不斷的試水降價,華為卻始終堅持走“高價”路線。2019年11月15日,華為推出首款5G折疊屏手機Mate X 5G,售價16999元;次年2月24日,其又推出新一代折疊屏手機Mate Xs,國行版起售價16999元;2021年2月22日,華為Mate X2上市,定價為17999元。
伴隨著多款折疊機的上市,華為仍舊保持了較為穩定的售價,例如今年初上市的Mate X2,如今官網的售價仍未變化,可見其產品保值能力較強。不過,在同行價格下探的壓力下,有消息稱,華為即將上市的新款折疊屏手機P50 Pocket,價格預計將在萬元以內,回歸合理區間。
種種可見,此前主打商務場景的萬元折疊機,如今價格已紛紛回落,尤其是三星、華為相繼推出的千元款機型,都催化了折疊機打入大眾化市場,在眾廠商激進的定價策略下,折疊屏手機已然來到了千元時代。
折疊屏手機能走多遠?
伴隨著愈加親民的價格,走出“小眾圈”的折疊機,市場熱度和出貨量都迎來了顯著爆發。
據Counterpoint預測,今年折疊屏手機的銷量預計會比2020年增長三倍,預計2021年折疊屏手機出貨量約為900萬部,2022年底全球出貨量可達1830萬部。
CINNO Research統計,今年第三季度,國內折疊屏手機銷量達到了33.8萬部,同比增長98%,今年年內折疊屏手機總銷量有望突破100萬部;同時,DSCC公布的研報指出,Q3折疊屏手機的總出貨量環比增加了215%、同比更是暴漲480%。DSCC預估,2021年第四季度,折疊屏手機銷量將持續攀升,出貨量可達380萬臺,2022年全年銷量更將達到1750萬臺。
盡管短期銷量呈現出爆發式增長,但良率和成本仍是擺在折疊屏手機面前的兩大掣肘。
產業鏈人士認為:“本來柔性屏成本就高,折疊屏的良率更低、更貴,相對成本就會更高?!彼赋觯郫B機大部分成本的增加包括了屏幕、蓋板和鉸鏈。
當然,銷售規模也是手機成本難以降低的主因。上述人士指出,目前折疊機價格下探幅度有限,只有實現大規模量產,被市場認可才能收獲更大的降價空間。而現階段產品價格的下行趨勢,也是廠商獲取市場認可度的途徑之一。
在技術層面,相較第一代可折疊產品采用的CPI材料,具備抗刮傷、抗老化、透明度高等優秀表現的UTG有望成為柔性蓋板新方向,這也體現在產業鏈廠商對UTG研發項目不斷加碼的計劃當中。
近日,據外媒報道,三星顯示將向小米第二代可折疊智能手機“Mi MIX Fold2”供應超薄膜玻璃(UTG)可折疊面板。
中國廠商同樣也在加大著UTG的技術儲備和生產比重。藍思科技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在折疊屏智能手機UTG玻璃等領域已有深厚的技術儲備,已與客戶建立了深度合作,提供一站式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包括且不限于外觀防護3D玻璃、UTG玻璃、CPI薄膜,以及金屬組件等等。
凱盛科技也指出,公司的UTG一期量產生產線已建成,產品性能各項指標均行業領先。另外,公司擁有“高強原片――極薄減薄――高精度后加工”的全流程、全國產化UTG產業鏈,不僅可以滿足終端需求,更可以從原片和后加工段,都進行技術迭代,保持持續領先。
由此可見,不僅是產品價格的試探,品牌廠商也不斷在材料等技術層面積極探索。目前折疊屏手機已基本解決了折痕、價格高昂等消費者較為關注的問題,但屏幕、鉸鏈等的成本及工藝依然是廠商懸而未解的難題。產業鏈人士預計,未來折疊屏手機的價格還會降低,但市場是否買賬卻仍是未知數。